讀了造句
用“讀了”造句 第6組51、 他讀了信之后,大驚失色。
52、 讀了這篇回憶錄,我眼前仿佛出現了將軍那叱咤風云的光輝形象。
53、 讀了他的書,真使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54、 .老師讀了1樓的文字,就像被洗濯了一樣,倍感振奮!
55、 好的書,讀了會使我們受益無窮。
56、 我讀了你給雜志寫的文章,真是才華橫溢。
57、 讀了一下午的書,小明一下懂了不少,果然是開卷有益啊。
58、 將軍在出兵討伐之前,宣讀了一篇令人義憤填膺的檄文。
59、 讀了岳飛的故事,使我對精忠報國這四個字有了不同的認識。
60、 那篇文章指責對方的疵病,到了痛毀極詆、無以復加的境地,讓人讀了覺得是泄私憤而不是討論。
61、 一個年近六旬的老漁夫的永不言棄的精神在吸引著我,讓我第一體會到了讀書時如饑似渴的感覺,一頁一頁地讀了起來,竟然有些愛不釋卷呢。
62、 讀了李白的詩后,再親臨長江三峽感受"輕舟已過萬重山",真有百聞不如一見的感覺。
63、 馮夫子不愧號稱“最明白最系統最精當”,讀了馮夫子,以往讀梁漱溟不懂的地方都豁然開朗了。還有其他地方,也多是豁然開朗了。
64、 讀了王維的山水詩,真如盛暑里喝了一杯冷飲,沁人肺腑,舒服極了。
65、 肯尼迪女士在保持所有戰役的新穎性上信手拈來,特別是精妙地解讀了為什么"你從來沒有感到自己是如此鮮活"的陳詞濫調。
66、 他苦心孤詣地讀了十年書,終于考上了秀才。
67、 讀了那么多書,怎能說出這般不識大體的話來。
68、 她是學法語的,但她在課外見縫插針地閱讀了大量的英語文學作品。
69、 文森特洛德讀了一遍,然后又更為仔細地重讀了一遍,起初只是關注,隨之而來的是困惑不解,最后則勃然大怒。
70、 盛夏的一個夜晚,我走到雜司谷的墓地,坐在席子上,在月光下,打著手電讀了起來,誰也不愿意去的墓地的那份寧靜,給我提供了一個絕好的讀書場所。
71、 我的研究當然歡迎批評指正,但希望能在通讀了我的論著后,點穴點到穴位上。
72、 他閱讀了古今中外許多文學名著。
73、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熱愛生命的人,他們不屈不撓,奮發向上。今天,我讀了張海迪的故事。
74、 表哥家窮到家徒四壁,他只好半工半讀了!
75、 今天是兒童節,貪玩的你今天別玩手機,玩了你就別收短信,收了你就別讀這條。哎,你還是讀了。我除了祝你節日快樂外,只想說:你這小孩子咋不聽話呢?
76、 大學的輔導員的工作是把讀了多年書的呆若木雞的學生改變過來。
77、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小時候,每當老師講完課,哥哥、弟弟讀了一會兒書就去玩了,他卻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
78、 平時擺攤做小生意的雷西林因閑時閱讀了一些淫穢書刊,遂產生猥褻婦女的邪念。
79、 或者可能它在你正在讀一本書時發生:“我知道我剛讀了那一頁,但我完全不知道它說了什么。”。
80、 特尼首席大法官在上午11點開始宣讀裁決書,他宣讀了兩個半小時。
81、 Trump也沒有在沃頓學滿4年,他是在布朗克斯區的福德姆耶穌會大學讀了兩年后轉學過來的。
82、 在上周電視采訪中,何鴻燊將聲明吞吞吐吐的讀了出來,看上去十分費勁兒。
83、 感謝你花時間用心讀了我的獨白,同時也祝福你快樂幸福!
84、 她的父親是一名教師,而她在巴黎大學攻讀了研究生課程,專業是法國文學與哲學。
85、 他還宣讀了致歉信的內容。
86、 這位政府官員在宣讀了一篇現成的簡短演講詞以后就會問當事人的男女雙方,他們是否愿意同對方成親。
87、 我累壞了,但一點都沒有睡意,爸爸讀了一會兒故事,看看我還是睡不著,就和媽媽關了燈,撐開門,走到客廳去了。
88、 農民撿起田頭會議遺下的一角報紙,讀了起來.
89、 證據被當庭呆板地宣讀了一遍。
90、 在丈夫決定搬出去之前,他們已經讀了很多挽救婚姻的書籍,嘗試分別度假,并咨詢了兩位婚姻專家。
91、 她讀了關于萊特兄弟和美國第一位女飛行員,哈里特昆比的首次飛行。
92、 讀了這個資料,我感覺很奇怪,馬鈴薯這個土頭土腦的東西怎么能稱最時髦、最高貴的標志和地下蘋果呢?
93、 最后主編審讀了這篇稿子,并批準發表了。
94、 宛英耐心撫平團皺的碎片,一一拼上,仔細讀了兩遍。
95、 作者在閱讀了大量國內外關于柴油機減振降噪的研究文獻后,結合公司的具體實驗條件,對以YC2108為代表的兩缸柴油機進行振動控制研究。
96、 兩天后,我收到一封來自南安普敦的電子郵件,發信的這位先生看到了瓶子并且讀了我的信,放我的瓶子繼續飄下去了。
97、 我們已讀了兩個半章,15章22節到18章,講述了通往西奈山的旅途。
98、 白居易讀了老子后作七言律詩:吉兇禍福有來由,但要深知不要憂;只見火光燒潤屋,不聞風浪覆虛舟。名為公器無多取,利是身災合少求;雖異匏瓜誰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白居易
99、 我衷心希望閱讀了這篇文章后,作弊者們能停止他們的行為。
100、 我母親那可憐的多瘤腫脹的膝蓋,在一個不存在的國度里。在七十四歲生日我想到它們,在伯克利圣瑪利·瑪格達琳教堂望彌撒時。儀式上讀了一段。米沃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