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曲造句
“詞曲”的解釋
51、 句子都來自經史子集,詩詞曲賦、戲劇小說以及文人雜記,其思想觀念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儒道釋各家經典,從廣義上來說,它是雅俗共賞的“經”的普及本。
52、 林語堂在人物、情節、詩詞曲賦等方面對原作做了大量修改,還在譯文中穿插了他個人的解說和評述。
53、 易中天稱,自己每次唱到“河東河北高粱熟了”、“麥苗兒肥來豆花兒香”時,都會被詞曲中的深情所感染。
54、 書畫樣樣精通,而且詩詞曲賦無所不通,擅長用中文寫作律詩、絕句等近體詩詞,他是個地道的“中國通”。
55、 春風又綠江南岸,煙花三月下揚州,無數詩詞曲賦都把最美的贊美贈給了三月的江南。
56、 姚華于書畫、文字學、音韻學、戲曲理論、詩文、詞曲方面無所不精,除陳師曾外,當時無出其右者,有論者又稱他為當時畫壇的“班頭”。
57、 這些歌曲的詞曲作者、演唱者張洪量,在闊別歌壇15年后回歸。
58、 詩詞曲賦專家沈尹默先生評張充和的字為“明人學晉人書”,故建議她多研習漢碑、墓志書法。
59、 他突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三五言雜陳,平仄韻混壓,將詩詞曲融于一爐,近乎民間曲藝,故名“小唱”。
60、 香港著名作家、詞曲家黃沾與肺癌搏斗三年多,于2004年在香港辭世,終年六十四歲。
61、 許哲佩為周子琰量身打造詞曲。
62、 后世褒貶不一,但千百年來,他已成為美男子的符號,鮮活在成語典故、詩詞曲賦、古今小說中。
63、 應邀赴宴的,既有風水先生,也有書畫大家,還有詞曲名人,真可謂是滿座皆儒雅。
64、 運用了寫意、潑墨、潑彩、工筆等多種國畫表現手法,并用真、草、隸、篆、行等各種書體題寫書中詩詞曲賦聯穿插其間,并鈐印三千余方。
65、 衛老酒擅長鼓琴唱曲,張氏亦在詞曲方面頗有造詣,兩人雖相差了十余歲,卻日久情濃、琴瑟和諧,當真是一對羨煞旁人的佳偶。
66、 即日起,本報將為讀者介紹歌曲的詞曲作者及創作幕后的故事,敬請垂注。
67、 他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一生從軍、執教、經商、游歷、考察、講學,精通中華傳統文化,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歷法、醫學養生等。
68、 賈政所謂的“濃詩艷詞”,指的是不入科舉之道,偏重于文學價值的詩詞曲賦,尤其是青春少年喜讀的帶有浪漫色彩的詩詞。
69、 陽泉市老干部活動中心通過專門設立“詩詞曲賦創作室”,組織老干部和其他詩歌愛好者進行詩歌創作,并創辦內部刊物、開辟專版發表詩歌作品。
70、 近年來,香港音樂人流行開作品展,一眾歌手積極為黃偉文、雷頌德等詞曲大咖站臺,鄧紫棋卻完全沒有參與。
71、 羅源草根詞曲作家黃學熙,瘦小的身體里仿佛有著無限的能量。
72、 詩社社長張志中是省商務廳離休干部,好詩詞創作,社區干部找到他,老人愿意無償服務,教授居民一些詩詞曲入門知識。
73、 再則,古典詩詞曲賦講究韻律與平仄對仗,形成一種聲律的節奏,鏗鏘有致,妙不可言。
74、 快走,快走,‘妙玉坊’據說有新詞曲了,聽人說堪比白衣卿相柳三變的《曲玉管》。
75、 紅蓼不僅長在民間的河湖溝畔,還繁衍在詩詞曲賦的源頭,郁郁青青,訴說著不盡的芳華舊事。
76、 這種觀點,與“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詞曲吟唱何其相似乃爾。
77、 廣東文史學會會長、原廣東省社科院院長張磊,羊城笑星盧海潮,嶺南魔術大師何其昌,潮爆粵語主持人饒原生,著名詞曲作者和歌手陳丹虹都表演了精彩的節目。
78、 在寫法上,他有意識地繼承中國傳統小說的結構章法和敘述技巧,又能不為所限;還常在情節中糅合進詩詞曲賦。
79、 前輩的遷客騷人把那么多的詩詞曲賦和段子雞湯都獻給了這個地球的小兄弟,作為升級版的超級月亮,更能煽動人們觀賞的好奇和浪漫的沖動。
80、 入道癡迷神頓悟,詩詞曲賦競風流。
81、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進士及第的天津前賢吳念湖,一生喜詞曲,即使在知府任上,也“嘗酒后耳熱,偕二三友人演南北二劇”。
82、 陜西省詩詞曲賦采風團來榆采風。
83、 元雜劇在金院本和諸宮調的基礎上廣泛吸納多種詞曲和技藝的發展成果,達到一個鼎盛的階段,在中華文化史上與唐詩、宋詞相媲美。
84、 同時還廣學博覽,詩詞曲賦、琴棋書畫樣樣皆精,有“東甌才子”之譽。
85、 昨日上午,“鞠萍姐姐”、“金豆哥哥”、阿爾法和眾多國內兒童音樂詞曲作家,來到金東方教育集團新建的龍盤湖國際學校,和“小粉絲”們進行了交流。
86、 學習如何從茶經茶史、詩詞曲賦、書法繪畫中尋找人文情懷、雅趣玩賞,提升生活美學素養。
87、 誦莊周孔孟,詩詞曲賦,傳奇傳記,亞美非歐。
88、 曾經是流行歌壇紅極一時的潘越云,羅大佑、李宗盛、小蟲、鄭華娟、李壽全、梁弘志等優秀詞曲作者都與她合作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