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筆造句
“落筆”的解釋
51、今年的語文試卷在建構上從大處落筆,巧妙地將歷史、現實和未來貫穿一線。
52、不敢隨便落筆,寫稿之前,就向華偉榮、曹大元請教一番。
53、用逆勢法,則圓筆方筆的落筆皆有所不同,需細細琢磨。
54、他的中國畫風骨卓越,神韻高邁,大膽潑墨,不求形而求似,精心刻畫物象畢肖于同一幅畫面之中,既落筆風雨,氣度恢宏,又傳神阿堵,妙到毫顛。
55、文采飛揚,而且從大處落筆,氣勢磅礴,直率剛健的語言風格,顯示出了深厚的語言功底,讓人為之一震,激發了強烈的閱讀興趣。
56、落筆認真,一筆一劃足見當時之慎重,似有與過去做個了斷的意味。
57、落筆的每個字、每句話,力求嚴謹有據,貫通古今,絕不輕易妄加臆斷與不著邊際的隨意想象。
58、那些畫稿,姜先生一一過目,看得仔細,從整體布局、立意結構到起筆落筆,甚至對鈐印位置、大小所涉瑕疵也直言不諱。
59、微風翩影,波光朦朧,中鋒走筆飄逸,收鋒落筆處卻以幾點工筆細繪,夭夭碧枝,皎皎風荷,輕粉淡白,珠圓玉潤,娉婷搖曳于月夜碧波,纖毫微現,玲瓏生姿。
60、“《紅樓夢》寫少女瑣屑心理口角,如此細膩,如此不隔,如此真切,這比寫黛玉的苦戀、寶釵的應世、鳳姐的威風與才能還驚人,那畢竟可以大處落筆。
61、王翰之寫字運筆別具一格,人家通常是運筆平拖而為,他是落筆收筆轉腕藏鋒,然后逆勢運行,運筆如用鏟刀,琢然而成。
62、高僧果然就是高僧,聽完小張的悲訴,略一沉思就推硯潤墨落筆成書。
63、作行草,氣格雄健,與文章相表里,大抵書法至唐,自歐、虞、薛振起衰陋,故一時詞人墨客,落筆便有佳處,況如杜牧等輩耶!
64、歷代文人墨客,凡到虎丘游覽,總要到和靖讀書臺去尋訪,懷念這位古人,抒發思古之幽情,揮毫落筆,留下佳文詩篇。
65、公有詩興,多有新詞;某歲大雪,揮毫落筆;北國風光,蠟象原馳。
66、6大家族族長,揮毫落筆,在宣紙上龍飛鳳舞的書寫起來。
67、在精巧的構思中落筆沉穩,在沉穩中又大膽捭闔,奇峰突起。
68、讀此碑文之前,曾在當地電視上偶然看見余的鏡頭,正在接受采訪,談的好像是創作經驗,大概是寫這類文章要從歷史大處落筆。
69、我與某雜志主編朋友談及文稿之事時,把寫大題材從大處落筆的文章,稱之為游泳;把寫小題材,從小處著眼的文章,稱之為洗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