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造句
“茯苓”的解釋
101、馬尾連、茯苓、白術、忍冬藤、大腹皮、生大黃。
102、二母寧嗽丸:此藥由浙貝母、知母、石膏、黃芩、梔子、瓜蔞皮、桑白皮、五味子、陳皮、茯苓、甘草等制成,有清瀉肺熱、宣肺潤燥、止咳化痰的功效。
103、用法用量將山楂、谷芽、麥芽、神曲、茯苓水煎30分鐘,取汁1000ml,加粳米熬粥,用白糖調味。
104、茯苓,性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主要功效是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寧心安神。
105、記者注意到,這款產品的主要成份是玳玳花、決明子、茯苓、山楂、枸杞、鈣粉和膳食纖維,主要功能就是減肥,根本就找不到所謂的抽油功能。
106、低熱者加銀柴胡、胡黃連、地骨皮、青蒿等;咳嗽咯痰者加用枇杷葉、杏仁、百合,川貝母等;納差易汗者加白術、黃芪、茯苓等。
107、豬苓、茯苓、澤瀉、滑石、車前子各10克,白茅根15克,水煎服。
108、健脾利濕的藥物有白茯苓、米仁,白術,祛瘀的藥物有當歸、赤芍、地鱉蟲等,解毒散結的藥物有牡蠣、鱉甲、蛇六谷、石見穿等。
109、白術20克,茯苓、陳皮、大腹皮、防己、木瓜、茵陳、枳殼、神曲各15克。
110、土茯苓25克,金銀花20克,車前子20克,板藍根20克,澤瀉15克,通草15克,黃柏15克,萹蓄15克,甘草10克。
111、由此看出,茯苓是由“伏靈”傳寫誤訛演變而成。
112、扁豆用鍋炒至微黃,土茯苓刮皮洗凈,豬脊骨洗凈,然后將全部材料放進煲內,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113、透骨草,元胡,歸尾,姜黃,川椒,海桐皮,威靈仙,川牛滕,乳香,沒藥,羌活,白芷蘇木,五加皮,紅花,土茯苓各10克。
114、高良姜12克,草豆蔻15克,茯苓30克,人參30克,青皮12克。
115、白芷,白芍,馬勃,延胡索,牡蠣,烏賊骨,蒲公英,茵陳,枳殼,陳皮,茯苓,芡實加減。
116、川貝潤肺止咳、清熱化痰平喘;陳皮理氣健脾、潤燥化濕;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117、心氣虛,多用四君子湯,包括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現在人參一般用黨參或者太子參代替。
118、用半夏、陳皮、茯苓、菖蒲、大黃等藥化痰行氣、通腑泄濁、升清降濁,可醒腦開竅,使人清爽。
119、治痰熱壅閉心包所致之神志不清者,則常以本品配伍清熱化痰的牛黃、竹瀝等同用;治耳鳴、耳聾、健忘者,則多配遠志、茯苓、龍齒等藥用,如安神定志丸。
120、常用黨參與白術、茯苓、炙甘草配伍,這就是補氣健脾的著名方劑四君子湯。
121、何首烏、北芪、菟絲子、覆盆子、益母草各15克,當歸、劉寄奴、白芍各9克,茯苓8克,川芎6克,雞肉1500克,蔥、姜各10克,料酒適量。
122、我的茯苓花雕豬,怎么變乳豬了?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