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造句
“至日”的解釋
51、《周髀算經》說:以八尺之表,則夏至時日影最短,為一尺五寸,冬至日之影最長,為一丈三尺。
52、他心中懺悔不已,自己為何不早早離去,以至日就月將,鑄成大錯。
53、濟自朝至日昃不食,渴索飲,總因置毒而進之。
54、獲悉3月11、12日廣州至日本成田機場的航線停飛后,海關及時提醒其辦理退倉手續,改飛其他航線,避免損失。
55、至日,攬鏡細勻鉛黃,一如恒娘教。
56、金元時期的《農桑要旨》說:蠶座的“底箔須鋪二領,蠶蟻生后,每日日出卷出一領,曬至日斜,復布于蠶箔底,明日又將底箔搬出曝曬如前”。
57、底箔須鋪二領,蠶蟻生后,每日日出卷出一領,曬至日斜,復布于蠶箔底,明日又將底箔搬出曝曬如前。
58、夾纈是古老的雕版防染印花工藝,盛行于中國唐代,后傳至日本。
59、“頭上有明月,腳下無暗影”是冬至日月亮垂照肇慶出米洞的奇趣天文地理景象。
60、在躬身實踐,篤行不倦,取得茶葉生產和制作的第一手資料的日子里,陸羽每每至日黑興盡,方號泣而歸。
61、上下聯各九個字,每字都是九畫,一樣都是雙鉤空心字,從冬至日起,按日在上下聯各填一筆,全聯填完,則嚴冬已去,春暖花開。
62、冬至日也稱“冬節”,由來已久,明清兩代皇帝例行在冬至日舉行祭天大典,即“冬至郊天”,儀式非常隆重。
63、冬至日前,還要帶上鐵耙土箕,去為祖先的墳頭添土加泥,稱之“上冬墳”。
64、張善培位于北京古城南端的天壇,曾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和祈禱五谷豐收的地方,每年冬至日,皇帝都要到天壇在圜丘壇舉行祭天大典。
65、欲使風教易周,家至日見,以大督小,從近及遠,如身之使手,干之總條,然后口算平均,義興訟息。
66、從冬至日開始,我們正式迎來一年中最冷的“數九寒天”,《九九歌》開始唱起來了。
67、比如1980年前后,朵云軒曾翻印了300套明代名書《蘿軒古箋譜》,后流至日本。
68、據《日本*記》記載,雄略天皇曾命阿知使主經高句麗至吳地,求得兄媛、弟媛、吳織、穴織四織工至日本。
69、下至河岳,上至日星,都充斥著一種浩然之氣。
70、渤海國於七二七年為和日本簽訂通商條約,派遣使者至日,和日本維持約二00年的正式外交關系。
71、自平旦力戰至日過中,羽攻益急,矢盡,短兵接戰。
72、向曾經在印度那爛陀寺修行的僧人般若三藏學習梵文806年歸國后,將悉曇體梵文字母傳至日本,使得悉曇體梵文字母能完整地保存在日本。
73、每次我都屏著呼吸,直至日本軍艦駛離,才透一口氣。
74、玄宗或時不見,則悄然如有所失;見之則歡洽連宵,有至日晏。
75、“它還將與規劃中的臨沂至日照港嵐山頭高速連成一體,為棗莊等魯南地區打開東去的入海口。
76、報道說,澎湖人在冬至日,宗祠、家廟會由輪值的值年祭者,循傳統祭祖,表達慎終追遠之意,還會申報新婚、新丁等,以象征承先啟后,繼往開來。
77、大至日月星辰的運行,小至一花一葉的滋生;可聞者暴雨雷鳴、大海濤聲、燕語呢喃、小兒嚶嚶,可視者長天蒼穹、碧水瑩瑩、柳絮飛舞、階前落紅。
78、至日,肉山酒海,先行給散馬步水三軍一應小頭目人等,各令自去打團兒吃酒。
79、這一戰雖然掩伏著自己前所未有甚至日暮途窮的兇險,但也充滿了誘惑。
80、俄而云氣上蒸,膚寸而合;比至日中,大雨總至,溪澗盈溢。
81、沱江艦一個半月前在南方澳漁港龍德造船廠區舉行命名及下水典禮,卻延至日前才進行下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