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裝造句
“線裝”的解釋
51、 如昨日的線裝深處,你是那綰髻的女子于一座老宅中漫。
52、 結合所講內容,在老師的教授下,每位活動參加者可以自己動手制作線裝書、包背裝或蝴蝶裝多種裝訂形式,成品可以作為紀念品免費帶回家。
53、 最好的辦法是常拿出來翻閱,俗話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存放時,在線裝書里放樟腦丸,然后用塑料袋密封起來。
54、 該工程采取拍照影印的方法,復制歷代珍善典籍,多以宣紙精印,八開本線裝,體現了“中國氣派”。
55、 “以前都是線裝木刻的雕版,1921年開始輯印《四部備要》,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用現代排版技術排出來的古籍。
56、 《永樂大典》是“包背裝”,就是整個書皮是由一張紙包裹起來的,不像線裝書那樣好拆、也好復原。
57、 對這樣的趨勢,如我這種于紙質書“頑冥不化”的人有些五味雜陳,未知是否像當年恪守“線裝書”的前輩一樣。
58、 2厘米,線裝一冊,紙質為清中期宮用上乘連史紙,墨跡深潤清晰,所書內容為傳統的八股文寫作方法。
59、 我認為孫思邈捧的書有問題,孫思邈是唐朝人,那時候的書是卷軸的,還沒有線裝書。
60、 正月初四、初五、初六,在博物館國韻學堂小教室,未成年人觀眾將會體驗到“古籍制作”——學習古代書籍的蝴蝶裝、包背裝、線裝的裝訂技法。
61、 裝幀方式種類較多,如精裝本、平裝本、普及本、線裝本、塑套裝本、革皮面精裝本和大字本。
62、 把薄絹攤開之后,是一本藍色書衣的線裝本,差不多有一寸厚,保存的相當完好,沒有一點破損之處,這全要得益于外邊的這層油紙了。
63、 線裝書則是《十州通史》,記錄了十州的奇聞異事,歷史通鑒,稗官野史。
64、 活動主辦方還用國家級非遺產品——富陽元書紙,特別印制了中國第一本元書紙古籍線裝彩印的兩岸書畫作品集。
65、 晚唐以后,卷軸書向冊頁書過渡,其裝訂方法又有多種多樣的演變,大體經歷了經折裝、旋風裝、蝴蝶裝、包背裝,到了明代才正式出現了線裝本的冊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