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桿造句
“筆桿”的解釋
51、 毛筆是書畫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的筆桿是用竹子做的,毛是用狼毫、羊毫、間毫和馬毫。
52、 我們應敢于用手指向那涌向天邊的排浪,用手掌托住升起太陽的大海,用夕陽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食指
53、 它是民國時期聞名于京津的李玉田筆莊精制狼毫筆,白竹筆桿,填綠字,經過幾十年的歲月侵蝕,竹桿已經泛黃,筆桿已經有些破損。
54、 美國化學家海厄特于1869年發明了“賽璐珞”,現在主要用于制造乒乓球、眼鏡架、玩具、鋼筆桿、裝潢品等。
55、 許江喜歡獨自在畫室里畫葵,用音樂淹沒周遭所有的聲響,將筆桿緊緊拽在手心,甚至戳出血泡,磨出硬繭。
56、 冀派使用的內畫工具為該派創始人王習三自創的金屬桿勾毛筆,即“習三彎勾筆”,筆桿直彎可隨意轉向。
57、 師傅的工作臺有些凌亂,堆滿了鋼筆零件,包括各種型號的筆尖、筆舌、筆帽、筆桿,還有筆帽上帶的別夾,連吸墨水的塑料細管都齊備。
58、 你父親我有如今的地位,可不是從筆桿子里爬上來的,而是從炮筒子里爬上,一場場殘酷的戰爭爬上來的。
59、 一位交行人士私下向記者形容,蔣曾是交行的“第一筆桿”,才思奔放,意到筆隨。
60、 邵教授很有涵養的聽完劉小飛的長篇大論,這些傳奇故事大多是筆桿子們根據領導意志演繹來的,張冠李戴無中生有的很多。
61、 他自己創造出冀派內畫的特殊工具金屬桿勾毛筆,即“習三彎勾筆”,筆桿直彎,可隨意改變方向。
62、 爺們兒看見書本子筆桿子就腦仁兒疼,兄弟,我死都不怕,就怕這一出兒!
63、 羊脂玉色的筆桿垂直宣紙之上,墨汁飽滿的兔毫筆尖,一滴水墨流轉匯聚成米粒大小,搖搖欲墜卻始終不掉落。
64、 又叫先生,是綹子里耍筆桿子的人,一般要能寫一手的好字,并且能模仿各種筆跡,而且還能刻章的人來擔當。
65、 二是都會耍筆桿子,誰要是稍一得罪他,反擊起來不大客氣,經傳綱鑒,隨手引用;時文詩賦,順勢拈來。
66、 今后,你拿筆桿子宣傳抗日,我拿槍桿子和日本侵略者拼,日寇如果敢來太一鄉殺人放火,就叫它片甲不歸。
67、 當然,這是沒有辦法辦法的事情,要知道很多單位早就提倡無紙化辦公了,真要讓穿越眾耍筆桿子,確實有些難為大家了。
68、 筆桿是槍桿,筆頭是子彈,伏案疾書,沙沙作響。
69、 樊景茂對這支鋼筆很有感情,盡管鋼筆桿都斷了。
70、 冀派使用的內畫工具為創始人王習三自創的金屬桿勾毛筆,即“習三彎勾筆”,筆桿直彎,可隨意改變方向。
71、 可是每天耳聞目睹鬼子的惡行,年輕氣盛的文章終于忍無可忍,決定放下筆桿,拿起槍桿,為抗日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72、 這支“英雄”鋼筆,筆桿不粗不細,筆尖漂亮,握著寫字非常舒服。
73、 從“筆桿子”到“槍桿子”,看似一字之差,卻見證了“王璞們”能力素質不斷提升所經歷的一次次洗濯磨淬。
74、 夏國的趙記者筆桿已經行走如飛了。
75、 除此之外,沉香也被用于制作成筆桿、筆格,筆筒等文房器物。
76、 除了筆桿子,槍把子、鋤把子、錘把子,甚至印把子,都扛在肩上加入進來,隨著步履的顛簸上下晃動,構成了行進中的中國的一道多樣的天際線。
77、 報社也樂見于此,文章照登,在中國足球日益衰落之際,這些觀點截然相反的筆桿之爭可是賣點之一。
78、 雖然筆尖早已磨粗,筆桿子也漏水,一寫字,中指的硬繭上會全是墨水漬,有時不小心還會把衣服的口袋也滴上墨水,可寫起字來還是很流利,爺爺非常喜歡。
79、 總報告由***點將的原國家體改委的“筆桿子”徐景安“主刀”。
80、 就在這三人相互敘談之際,小石頭發現與自己同在一桌的瘦弱少年一直攢眉蹙額,口里咬著筆桿。
81、 “金不換”原是小楷筆,貌不驚人,可筆桿上楷書“金不換”三字卻格外醒目。
82、 而他雖然是清流出身,不過,既然謀了外放為官,自然也是有做一番政績的想法,否則,就在京師里安安心心耍筆桿子了。
83、 老年間,路邊有手藝人可在鋼筆桿上刻花,但在飯盒上刻字完全需要自己動手,也算閑情自娛吧。
84、 筆桿的裝飾也是雕鏤描繪,各盡其妙。
85、 此外,米粒大的象牙微雕、濃縮于鋼筆桿上的唐詩宋詞微刻等,都得借助于高倍放大鏡才能見得“廬山真面目”……
86、 大記者,以為你只是個耍筆桿子的呢?沒想到干活也滿利落的嗎!
87、 較量的結果,常常是權力壓倒亢直者,屠刀強過筆桿子。
88、 在家里,他更是隨手找到什么就拿來做止痛的器具,笤帚、刷子、茶缸蓋、鋼筆桿,這些東西經常放在屋子里他能拿得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