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造句
“私塾”的解釋
51、 這詩激起了李狗娃的斗志,他給地主做幫工,幫商鋪跑腿,為私娼拉客,沒事做就趴在老秀才的私塾邊偷聽。
52、 這可真是意外之喜,有這種好鉆研的文理全能型學術人才來做自己的考前指導,絕對比私塾塾師靠譜多了,黎元方哪有不答應的道理。
53、 1892年,其父去世,朱培德4歲,同長兄朱潤德、幼弟朱樹德一道被叔父朱秉鑒接回安寧,先入私塾,后上高小。
54、 如何讓孩子不只學到知識,還實現生命價值的自我追尋,是張明倫創辦私塾的追求。
55、 王父自幼受教于私塾學堂,品學兼優,長于書法,做事勤謹,國學根底深厚,曾被山東省政府錄為文員。
56、 他6歲起在舅父的私塾讀書,17歲入河津縣高小。
57、 讀完6年私塾,他通文達理,人稱“小先生”。
58、 紳士家女子偶進私塾,也只讀《當家書》、《女兒經》、《列女傳》一類書,意在培養賢妻良母。
59、 曾受朋友委托管理過鐘南山一家公益私塾學堂的何達乘就發現,各民間私塾的發展方向、教育理念、師資力量等諸多教育問題并不清晰,還未達成共識。
60、 曾經有私塾老師以“較筐篋之精,爭鑒裁之別”來概括斗茶的涵義,因此這種比賽活動可謂非常富有挑戰性和趣味性。
61、 我的父親出生于前清光緒年間的1886年,小時候讀過私塾,背過四書,諳習孔孟之道,后來上了新學的中學堂,除文化古典外,還讀新學的。
62、 大當家的原先上過幾年私塾,后來成家后,家里也有幾畝薄田,老婆孩子熱坑頭,小日子雖然過的緊緊巴巴的,可也還能過的下去。
63、 祖父幼讀私塾,少時倚馬千言頗有些文名。
64、 她像那個年代多數人的童年一樣成長,在祖父或者私塾老師的傳授下,讀千家詩,接受古文教育。
65、 趙振東是甘肅大戶趙家當代家主的庶子,從小活潑好動,喜武厭文,經常從私塾里逃學,并且累教不改,他父親也就是趙劍寒的爺爺非常不高興,很早就把他趕出家自立門戶。
66、 從未進過學堂,卻通過“旁聽”私塾涉獵廣泛,擅長即興評唱。
67、 朱老先生的這種隨機教育,入情入理,深深地打動了私塾學堂中的孩子們,也在九伢子那幼小的心靈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68、 盡管如此,爺爺還是送父親上了兩年私塾,就是說他也能夠粗通文字吧。
69、 學塾、教館、書房、書屋、鄉塾、家塾,等等,私塾的學生既有兒童,也有成年人,以兒童為主的私塾主要教授蒙學,以成*為主的私塾則主要教授經學。
70、 詩我不懂,我祗讀過兩年老書,就是私塾,除了幾句詩云子曰,還記得一首詩: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71、 一大早,私塾里書聲瑯瑯,一個少女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和一群小孩一起學習千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