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教造句
“禮教”的解釋
51、 在富裕無憂的生活條件下,原本注重實際、悍勇好戰的民風,逐步被陳規俗矩、綱常禮教所取代,原本尚武進取的精神,逐步被歌舞太平的茍安所侵蝕。
52、 今日若非清泉兄當頭棒喝,晚輩現在只怕還恍恍惚惚,被人辱罵了事小,玷污了我禮教名法,那可真就是罪莫大焉了。
53、 而恐妨害夫家,顯然是后世附會到這一習俗上的禮教。
54、 王粲有“好驢鳴”這一癖好,曹丕為其“驢鳴送葬”這一荒誕無禮的行為背后,蘊含著一種超越禮教束縛的真性情。
55、 楊凌只知道禮教大防是在宋代朱熹手中發揚廣大,從那時起殉節的女人才如雨后春筍一般層出不窮,倒不知道朱熹還有這等“風liu韻事”。
56、 我也曾聽說書先生說過,自古以來,禮教殺人,苛政猛于虎。
57、 隨著大唐盛極而衰,禮教壓迫漸重,三節合一后,上巳因素漸被滌蕩,寒食因素一家獨大,清明遂成了掃墓節。
58、 道德文章,詩禮教化,雖可教人,卻不可能使得人人向善,更有那禁不住酒色財氣之誘惑者,今日向善,明日向惡,要治天下,唯有法家。
59、 示以禮教,勸以耕桑,數年之中,公私富實,流人愿附者數萬家。
60、 6月27日晚9時許,羅秀鎮派出所接到一求助報警電話稱,禮教村彎龍屯有一青年割腹自殺,傷勢嚴重,另有一中年人已死亡,請求警方送往縣醫院搶救。
61、 他達生任性,不太注重儒者節操,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后列女樂,開魏、晉清談家破棄禮教的風氣。
62、 全書故事情節雖沒有一個主干,可是有一個中心貫穿其間,那就是反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諷刺因熱衷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風氣。
63、 厚幣聘先兄,當日諸生崇禮教;余慶留后裔,今朝有子負詩名。
64、 思想上是情的大解放,因為中國禮教發展到頂時,把自然的那種impulse(沖動)壓抑、扼殺了,所以湯顯祖寫這部東西時,勾起多少人生的欲望,動天地、泣鬼神。
65、 從小就認識李木榮的管寮里里干事方基旺則稱,李木榮雖不穿衣服,但他仍有禮教觀念,大、小便時一定找個地方躲起來。
66、 舊時宣揚封建禮教,認為好女子應該從一而終,不嫁第二個丈夫。
67、 玄門禮教,積累了歷代宗師的探索與實踐,蘊含了極深的治政哲理,但實際僅安國富民四個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