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造句
“石窟”的解釋
101、西秦時就已出現了繪制的彌勒像,如甘肅炳靈寺石窟中即有。
102、而環繞其近周的景物又有漢唐戍喧古城堡石包城遺址、聞名的榆林石窟,大量巖畫群、野馬峰天池、象牙山風景以及現代的野生動物保護區。
103、山上石窟眾多,每年朝山的善男信女,不遠千里而來,加以山高水秀,氣象萬千,那專為游山玩景的人,也著實不少。
104、龍門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貴族發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這里是潛溪寺,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
105、此外,還有北魏石窟、楚國長城、南朝齊梁時期無神論者范縝故里等聞名遐邇。
106、距麥積山石窟二公里處,有一座滿目奇花異卉,處處綠意清心,幽景天成的植物王國,這就是聞名遐邇的麥積山植物園。
107、涌入的人口中,有的住洋房,有的住石窟門建筑,但更有大量人口只能撿幾根毛竹、幾塊磚頭、幾塊破油毛氈搭窩棚。
108、盡管如此,石窟中存有的《圣教度母二十一種禮贊經》與北京版相比,卷首序文中多了兩首序詩,其余內容則完全相同。
109、石窟寺及石刻——佛子巖摩崖造像(大邑縣新場鎮);虎辟泉摩崖造像(大邑縣斜源鄉);金剛經碑及石刻(蒲江縣鶴山鎮)。
110、2001年,大同云岡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11、的郁孤臺,觀賞了建于北宋嘉佑年間的古城墻,領略了“江南第一石窟”。
112、目前,《云岡石窟保護規劃》及《云岡石窟園林規劃》正在招標編制,年底前,云岡石窟的所有洞窟將全部對外開放。
113、當時的人們經歷了敦煌、云岡、龍門等石窟藝術的感染和熏陶,將佛印印模擠壓泥塊以作“善業泥像”來表達心中的靈感,此項印模“功績”至今流傳。
114、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里之間和睦友善,遇事互相幫助,是不少住過大雜院、石窟門、感受過鄉里鄉親的人們曾經津津樂道的。
115、中新網1月11日電從云岡石窟到大同老城區,山西省大同市經歷并正在經歷著拆建所帶來的陣痛。
116、“華夏統一”部分,由秦漢帝國、民族融合、北魏營州、隋唐盛世四個單元組成,再現了姜女石秦漢遺址、三燕龍城、義縣萬佛堂石窟等歷史遺跡。
117、小時候的上海,石窟門,小弄堂,家家戶戶鄰里之間親密無間。
118、長期以來,郵政部門發行了云岡石窟、晉祠宋塑、五臺山古建筑、華嚴寺遼塑、永樂宮壁畫、恒山古建筑群等一系列反映山西文物的優秀票品。
119、比如說,書上說洛陽的龍門石窟有多么悠久的歷史,有潛溪寺,奉先寺,賓陽三洞,有龍門二十品是魏碑書法藝術的典型代表,被列為世界遺產名錄。
120、據稱,法國一位專家去云岡石窟時路過大同,評價它是“世界上最丑陋的城市”。
121、天龍山石窟、天龍寺、天龍山森林公園。
122、為了迎接采訪團的到來,子長縣的人民早早在鐘山石窟門前準備了送給我們的“驚喜”。
123、你可以學傳拓、集圖章、學考古本報訊(記者李尚鴻)6月13日,山西主場文化遺產日活動將在大同云岡石窟舉辦。
124、云岡石窟位于大同市區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麓。
125、麥積山石窟藝術,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
126、在細節處運用傳統的石窟門元素,將石窟門的雕花圖案繡于領、衣襟、腰帶等處,凸顯上海味道。
127、中新網太原7月1日電(胡健)記者1日從山西省云岡石窟研究院獲悉,經中國多位文博專家研究討論,通過了采用摹制法對山西大同沙嶺北魏墓室進行搶救性保護。
128、更為可貴的是,他對云岡藝術心存一份特殊的感情,經常在云岡石窟寫生、作畫,從古老的藝術寶庫中汲取創作素材和靈感,與云岡石佛結下了不解之緣。
129、旅游資源豐富,境內擁有光霧山、諾水河、米倉山、恩陽古鎮、南龕石窟、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空山國家森林公園等特色旅游景區。
130、古徽州花山石窟群是目前我國發現的規模最大、品位最高、謎團最多、面積最大的古石窟遺址,現僅開發了2號和35號石窟。
131、那地道曲曲折折,盤旋向下,有時豁然開朗,現出一個巨大的石窟,可見地道是依著山腹中天然的。
132、云岡石窟研究院修舊利廢彰顯環保理念。
133、洪夜心中惡罵姚迢迢,許久之后才抱頭躺下,平躺于石窟之中,冰冷陰氣游蕩全身,涼颼颼,使得洪夜打了個寒顫。
134、5年前,何仲漁和老伴從樓上單元房搬進這片石窟門里弄,從此與養花打上交道。
135、汶溪盡頭,七座村莊規整排列,呈北斗之形;衢江岸邊,無數石窟詭秘現身,展無限迷蹤。
136、鄂倫春旗嘎仙洞發現石窟遺跡頂龕。
137、坐落于洛陽宜陽縣洛河南岸靈山的靈山寺,由于地處偏遠且目前正在修建中,和龍門石窟、白馬寺等景區相比,靈山寺顯得甚為冷清。
138、麥積山石窟是麥積山景區的主要游覽點,它開鑿在距地面80米的懸崖絕壁上,洞窟“密如蜂房”。
139、安寧法華寺石窟,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地區為數不多的石窟藝術之一,1965年,就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40、北魏和平年間,大和尚曇曜承拓跋氏之意在北魏京城大同修寺尊佛,遂于西郊武周山,依山建寺,并于山崖之上開鑿石窟及佛像,便是著名的曇曜五窟。
141、鎮千佛巖摩崖石窟、石灘鎮三叉河數千只白鷺棲息地、金城鄉金城寺及古樹群,涼水鄉古戲樓、妙高鎮三步兩棟橋、河溪鎮古街道及金銀臺。
142、石窟以精美泥塑藝術著稱于世,還有少量石刻像和像碑,反映出中國歷代雕塑藝術特點。
143、距離巴中城南1公里的南龕摩崖造像始于隋,盛于唐,現有石窟176個,2700尊造像,地震時由于山體滑坡,摩崖造像墻體開裂2至5厘米;墻面、門柱傾斜,地基塌陷。
144、其早年專注傳統筆墨,自從赴敦煌臨摹石窟壁畫后,畫風轉為豐麗細潤;到了晚年,其畫風再變,開創潑墨、潑彩、潑寫兼施的新貌,給國畫注入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