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造句
“知府”的解釋
101、 隨即梁修身對眾人做了安排,然后第二日就帶著司馬亮、雷鳴和王傳春就去了太原府對山西巡撫、太原知府、太原總兵宣旨,并且在山西巡撫的后衙推杯換盞。
102、 我們乃是鄭州府的官差,奉了知府大人之命前來抽丁抵抗暴民,你還是快快束手就擒,大爺我或許還會饒你一命,若還是抵抗,定斬不饒。
103、 知府查志隆把蓮池作為一面“水鑒”,并令增建一門,上懸“水鑒公署”四字橫匾,以激人勵己:秉政應鑒之碧水蒼天。
104、 楊乃武革去舉人的御批已下,知府陳魯便動大刑,楊乃武熬刑不過,只得承認與小白菜因奸謀毒之事。
105、 五月十二日,弘光帝在馬鑾的保護下抵達太平府,太平府知府不辨真偽,閉門不納,于是一行人在郊外扎營留宿。
106、 前段時間,泗州知府周應秋、衛所指揮使魏良卿,發動衛所全體兵將,配合部分公差,偷襲朱家莊,結果被打得損兵折將,大敗虧輸。
107、 此外,朱彝尊在詩注中還提到“先生曩守明州”,明州是寧波的古稱,把李煦曾經做過寧波知府都點出來了。
108、 新任的一名知府,姓甘名雨,雖是個白面儒生,三十余歲年紀,飽讀詩書,心機卻是十分之深,腹中無數陰毒之謀,自到任曹州后。
109、 一聽蘇侯爺說要他開倉救人,知府大人是斷然拒絕。
110、 籍屬湖北宜昌的顧嘉蘅到南陽就任知府,他寫了一副對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
111、 一名上司嫌栗公對他有怠慢,就在陪同懷慶知府張牧村查災時,將原本批準給溫縣的五百石谷子撥給了孟縣。
112、 貝勒初到杭時,以地方乏官,即委生員顧明彪杭州知府,侵匿潞藩迎犒銀八百兩,杭州府推官魏紹莊搜索當店,擅拿良民,已經臣革職拿問。
113、 圣上,老臣求圣上立即重用張小耀,封張小耀為衡州知府,否則就來不及了。
114、 誰知役卒又送來加碼通知:明天知府一行駕臨,后天都督率左右兩標人馬蒞縣,這些人既吃又帶,每天至少要石老頭獻上二十簍石衣。
115、 我朝宣宗最嫻促織,曾密詔蘇州知府況鐘進千個,一時語云:‘促織瞿瞿叫,宣德皇帝要’。
116、 在李先生的眼里,劉知府好像是個軟耳朵,東說東倒,西說西倒。
117、 九聲炮響之后,街坊上大吹大擂,儀仗冠蓋如云,巡撫、知府攜帶一眾部屬出現,在貢院門前擺上香案來。
118、 范瑤為宋代名臣范仲淹的后裔,世居蘇州,曾任大同知府,正是他組織畫士將乾隆南巡蘇州的場面描繪出來的。
119、 明成化十五年,南安知府張弼在擴修梅嶺驛道時,并書其關門匾為“嶺南第一關”。
120、 宣完圣旨,忙著看座奉茶,陳知府連夜派人去陽谷縣傳喚縣令和武松,另又分別派人安排筵席招待,收拾房間,準備洗浴用具;又著夫人準備送禮的金銀財寶。
121、 碑陰臚列陣亡官兵花名,知府崔光芴撰寫碑文,并將碑文送與青州。
122、 知府正要發作,忽然,覺得眼前青年,似曾見過,細一端祥,嚇得魂飛九宵,“撲嗵”。
123、 知府等人俱是老手,直聽得眉花眼笑,幾杯老酒吃下來,個個頭暈眼昏,拋去了斯文外衣,爭先恐后的顯示著風月場中的赫赫戰功,席間觥疇交錯,熱鬧非凡。
124、 我有什么辦法,知府大人下的令,哄搶米店者,格殺勿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