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造句
“登高”的解釋
201、我堅信,只要雙方拿出決心和信心,保持耐心和智慧,既大處著眼、登高望遠,又小處著手、積微成著,就一定能夠完成這項事業。
202、于是仁者樂山,文者登高必賦,倦世者擇山而隱。
203、撫今追昔,意在登高望遠;知往鑒今,重在開辟未來。
204、“行遠自邇,登高自卑”,一個人在道德上的修煉和素養,必須得有一種踐踏實地的姿態和耐心。
205、曹操大半生征戰不止,“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
206、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供行人歇足之用,取“登高自卑”之意。
207、前4個字偏雅,典出《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遠必自邇,譬如登高必自卑)。
208、因而,要想把社會及其理路厘清,“道問學”的同時尚需“尊德性”,便是登高自卑,順流而下,順理而成章。
209、但正如***所言,雙方必須既登高望遠,又積微成著。
210、余光中先生透露,在登臨中原福塔時,自己心中涌動了“登高必賦”的豪情,而杜甫故里、洛陽龍門,也觸動了他的詩情。
211、重陽節,在秋高氣爽、漫山紅葉間,攜一二好友,登高望遠,看蒼天廖廓、賞滿地金黃、喝佳釀美酒,放飛希望,抒發情懷。
212、平常張老漢就有遛早兒鍛煉的習慣,1996年下半年府君山公園興建后,遂產生“登高望遠”的晨練念頭。
213、《禮記·中庸》有‘君子之道,譬如行遠必自邇,譬如登高必自卑’的名句。
214、在箕山看竹,要登高而望,那大片依山勢連綿起伏的竹,仿佛如碧波萬頃的大海,浩淼而蒼茫,神秘而幽深。
215、“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一個世紀以來,一代又一代山東農大人實事求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求實創新,奮發進取。
216、秋天正是爬山的好季節,天高云淡,登高望遠,不僅能怡神養性,更能強身健體。
217、(《勝概樓》)只要登高臨眺,你就會欣賞到濟南這天下少有的春天里的勝景。
218、“行遠自邇,登高自卑,可大可遠,與世推移。
219、2米,體積1469立方米,瓶內有螺旋樓梯可登高環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