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造句
用“熟讀”造句 第11組101、讀書一貴精,要選擇精品,取其精華;二貴博,如同蜜蜂采蜜,采過百花,方能釀出甜蜜;三貴思,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102、張頷博聞強記,經史典籍、詩詞小說,甚至連一些民謠諺語都能熟讀成誦,隨口背出。
103、在平日教學中,老師要避免用集體討論代替個人思考,并要通過學生自己誦讀、熟讀深思、批注語錄等方面提高與文章作者“對話”的能力。
104、兒童天性未污染前,善言易入,先入為主,及其長而不易變,在其幼小時,當教以讀誦經典,“熟讀深思子自知”,以培養其根本智慧及定力。
105、古人提倡背誦,四書五經唐詩宋詞都要背,許多著名學者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把主要的經典都熟讀成誦了。
106、5歲時,祖父將干祖望帶到有名的“南社四子”之一的姚石子家塾,熟讀經史子集,為他后來研究歧黃之術奠定了堅實的古漢語基礎。
107、舊文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108、其實李云中想的沒錯,洪秀全生于耕讀世家,7歲起在村中書塾上學,熟讀四書五經及其它一些古籍。
109、孫雙金表示,對學生的要求是每天積累,熟讀成誦,做基本理解,以積累豐富為主。
110、學生只有在熟讀課文,理解文意之后才能擬出這些帶著他們思考痕跡的題目。
111、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蘇軾
112、羌?怎能如此沉不住氣,大王早就說過,李牧熟讀兵法不可輕視,只許堵擊不可遠追,我們只負責攻城誘敵,如今卻讓敵人誘走!
113、朱高正說,要多讀傳統文化的經典書籍,并達到熟讀成誦的境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
114、7歲起在村中書塾上學,熟讀四書五經及其它一些古籍。
115、張新彥認為,“熟讀成誦”是國學經典誦讀課程的基本要求,學生需要先背誦下來,以后才能慢慢理解其中的內涵。
116、學習上心浮氣躁,不能專心致志地熟讀精思、深入理解,那所學到的就僅是皮毛。
117、其實他不是神,他只是熟讀百書,諳習天文地理而已。
118、對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隱、陸游等人的作品,不僅熟讀成誦,且體會頗深。
119、張良熟讀精思,深得此書真諦而成“王者師”。
120、他提出了以看、讀、寫、作四字為綱,強調要熟讀精思、漸進有恒、自求自得、嚴格要求,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
121、學校和教師為學生精選蒙學讀物和古詩詞等優秀國學經典,通過熟讀成誦,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