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于造句
用“流行于”造句 第6組51、這種酒吧也叫“清吧”,流行于英倫三島。
52、流行于云南晉寧、四川會理、貴州赫章、廣西玉林等廣大地區。
53、鳳陽花鼓,又稱雙條鼓,流行于明清時期,最初表現形式為姑嫂二人,一人擊鼓,一人擊鑼,口唱小調,鼓鑼間敲。
54、熏豆茶、風枵茶、清茶這傳統三道茶,主要流行于吳江的西南部震澤、桃源、七都等地。
55、手工割絨鞋墊是一種傳統的手工藝品,流行于黃河流域民間婦女手中的純手工鞋墊,是由多種彩線納制的,采用民間傳統的一針一線的純手工十字針工藝做成。
56、小伙寫40萬字劇本“急救”泗州戲泗州戲,又名“拉魂腔”,流行于我省淮河兩岸。
57、閩南童謠是以閩南方言進行創作和傳唱的兒童歌謠,它流行于閩南、*彎和東南亞華僑華裔的居住地。
58、胡旋舞是唐代盛行的舞蹈之一,原本流行于西域康國,“舞急轉如風”,俗稱“胡旋”,后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原。
59、那些在英國40年前流行的商品如帶有流蘇花邊的坐墊、女式厚底鞋、墻紙、頭戴式耳機甚至流行于50、60年代的伊姆斯椅如今都再度流行起來,且銷售量猛增。
60、玄學家好談玄理,不談俗事,稱為清談,流行于魏晉時期。
61、東北大鼓是流行于中國東北地區的漢族曲藝鼓書暨鼓曲形式,復州東北大鼓起源于京韻大鼓和山東大鼓,現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62、打城戲發源于古代釋、道二教法事活動,流行于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方言區,它是由漢族民間宗教儀式活動發展起來的一種宗教劇,是全國罕見的宗教戲種。
63、【長沙花鼓】長沙花鼓戲流行于原長沙府一帶,以農村的山歌、民間的小調及本地花鼓為基礎演變而成。
64、晉劇,又名山西梆子、中路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劇種之一,主要流行于山西中、北部及陜西、內蒙古和河北部分地區,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65、9月30日晚,小提琴家李傳韻攜手鋼琴家譚小棠將在北京音樂廳上演一場集古典、搖滾、流行于一體的“搖滾交響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