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造句
“活血”的解釋
151、 必要時采用抗生素、擴血管藥和活血化瘀等療法,潰瘍局部可修剪壞死組織,敷以去瘀生新的藥物,盡量不截肢。
152、 醫學上說,腰部有督脈之命門穴,以及足太陽膀胱經的腎俞、氣海俞、大腸俞等穴,搓后全身發熱,具有溫腎壯腰、舒筋活血等作用。
153、 大蔥味辛,性溫,有發散表邪、舒肝理氣、通陽氣、利五臟、通二便、消腫、活血、解藥毒等功效,所以對于頭痛有不錯的療效。
154、 如果單純是排卵障礙,中醫往往采用開竅活血之品,像細辛、石菖蒲、穿山甲、皂角刺、路路通、川牛膝等等,促進排卵。
155、 由于艾灸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作用,建議可購買灸盒和艾條,哪里不舒服就艾灸哪個地方,例如膝關節、手腕、腰等,對預防骨關節病效果不錯。
156、 枸杞子、女貞子“補氣活血,潤燥滑腸”,黃芪“逐五臟間惡血,補虛損,五勞贏瘦”。
157、 三七有良好的止血功效,以及顯著的補血功效,還有活血化淤、祛淤生新的明顯效果。
158、 李主任果斷決定,采取清熱解毒、活血化淤、涼血止痛的療法,選用山豆根、魚黃散、龍葵、冬凌草、山慈菇等精心配置成的中藥,疏通患者的經絡。
159、 此外,痛經患者的日常飲食應多樣化,不可偏食,應經常食用些具有理氣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薺菜、洋蘭根、香菜、胡蘿卜、橘子、佛手、生姜等。
160、 龜齡集以滋補之品補腎健脾,以穿山甲、牛膝、石燕等活血通絡、清熱解毒,以大青鹽等引藥入經,全方扶正不忘祛邪,堅持服用可防治未病。
161、 最常用的方法包括扶正培本法、活血化療、清熱解毒法。
162、 這劑藥名曰‘合歡火’,乃行氣活血、陰陽調和的至品,是為出云境秘寶。
163、 水蕨,中醫認為可以入藥,有活血解毒之功效,主治痞積、痢疾、胎毒、跌打損傷。
164、 以漢方醫學來說,生姜有溫經散寒的作用,月經來潮感到身體不適時,喝一杯加蜂蜜的姜茶,有助活血散瘀、緩解不適。
165、 中藥可服用養血榮筋丸、活血止痛散等中成藥,也可選用活血化淤、舒筋活絡、消腫散結的中藥熱熨、熱敷。
166、 它味道鮮美,但其性寒涼,有活血祛瘀之功,故對孕婦不利,尤其是蟹爪,有明顯的墮胎作用。
167、 若關節僵硬、畸形,可加活血化淤通絡之藥,如蜈蚣、烏梢蛇、穿山甲、桃仁、紅花、絡石藤、寬筋藤、雞血藤等。
168、 它屬于好看又沒有毒的植物,葉片和花朵具有活血祛瘀、舒筋通絡的功效,能用在跌打損傷的治療中。
169、 崔松說,久病成瘀,待到這個階段再注重養生保健,好比“渴而穿井,斗而鑄兵”,光食品已經不夠,必須用些活血化瘀的藥物如丹參、三七等。
170、 我因以前長期吃消炎止痛藥把胃吃壞了有些中藥吃了還腹瀉現不敢怕吃止痛或中藥了,現在好了可以每天使用中藥外洗抗風濕活血止痛這樣對胃還沒有毒副作用。
171、 出發前,女人會用人參酒為丈夫擦身子,深山老林里陰寒潮濕,上山之前擦上人參酒不但可以活血驅寒,還可以增強免疫力。
172、 螃蟹味道鮮美,但其性寒涼,有活血祛瘀之功,故對孕婦不利,尤其是蟹爪,有明顯的墮胎作用。
173、 質但其性寒涼,吃多了會傷脾胃,有活血祛瘀作用。
174、 高長青愛喝兩盅,說是活血解乏睡覺香,常喝的是那種供銷社里賣的高粱散白干兒,裝在五斤裝兒的那種白色方形塑料桶里。
175、 保心安油:可緩解咳嗽保心安油由薄荷油、肉桂油、細辛、黃芩、血竭等數十味中藥制成,具有鎮痛、祛風、通竅、消腫、活血散淤等功效。
176、 同理,慢性盆腔炎的病因主要是人體經絡受阻、淤血內停而導致腹部及腰骶部疼痛或不適,患者體質多淤、多虛,天灸則可以達到溫經散寒、活血化淤的目的。
177、 治以和解少陽,調氣活血,兼以辛開苦降。
178、 事實證明減肥中成藥的作用不外乎化濕利尿、活血祛瘀、健脾消積、行氣通經四個大方面,輕身一號方劑乃綜合了以上四方面的機理而成,故見效顯著。
179、 用活血祛淤的中藥制成的“皮膚三方”,通過超聲導入的方式,滲透入皮膚,使黃褐斑淡化。
180、 補血劑紫色的桑椹能行氣活血、滋養眼睛、烏發抗老化,可以讓人擁有好氣色,氣色不好的人可吃,但通常要連續吃上一兩個月。
181、 內關穴為心包經絡穴及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維脈,善治心胸疾病,艾灸該穴可調理心氣、活血通絡。
182、 馬奶酒也是內蒙古草原上的一大特產,馬奶酒性溫,有驅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稱為紫玉漿、元玉漿,是“蒙古八珍”之一。
183、 堅持從下往上捋捋胳膊和腿,更能舒筋活血,緩解疲勞。
184、 此外,當歸還常與生姜、羊肉等同用,制成當歸生姜羊肉湯,用來活血祛瘀,但是夏季要少食,避免上火。
185、 羅浮山百草油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止痛、活血祛淤等功效,向來被嶺南民間視為一寶。
186、 以扶正培本、益氣活血,兼以清熱解毒、祛風散寒為原則的針刺療法,可明顯減輕和改善諸如發熱、乏力、納差、腹瀉等癥狀和體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