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造句
“泰山”的解釋
51、愛情如小橋流水細水長流,又如泰山之堅矗立不倒。
52、登上泰山頂峰,眺望海上日出。
53、或許,許多人都會說,沒有勇氣照樣可以走下去,是的,雖然失去勇氣你照樣可以走下去。但是,當你遇到什么困難或挫折是你需要勇氣,沒有了他,你可能無法越過這一道道人生道路上的柵欄和泰山……
54、青春美麗,有著花兒的臉龐。青春高大,有著泰山般得體軀。青春冗雜,有著團麻的無章雜亂。青春迷惘,有著不分青紅之意。青春“冬天”的寒冷。
55、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56、他對去泰山旅游一事猶豫不決。
57、遠看泰山黑乎乎,上頭細來下頭粗,有朝一日倒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
58、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
59、江海不捐細流而成其大,泰山不讓抷土而成其高。
60、不問我的一雙手能干多少事,惟問移泰山需要多少雙手;不問我的一口鍋能煮多少斤米,惟問勞千軍需要多少口鍋;不問我的一盞燈能照多少里路,惟問亮天下需要多少盞燈。牛根生
61、保密就是安全,責任重于泰山。
62、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司馬遷
63、那兵馬俑像泰山,氣勢雄偉磅礴,巍然屹立,忠誠的衛士,歷經滄桑。
64、我們站在泰山的頂峰四處觀望。
65、爸爸的愛重于泰山,媽媽的愛溫暖無比。
66、名節重于泰山,利欲輕于鴻毛。
67、泰山不辭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68、居安思危,警鐘長鳴;防微杜漸,安如泰山。
69、對我們個人的錯誤,我們是最不可靠的公斷人;因此我們只能用在朋友面前坦白錯誤來解脫那由于我們所犯的錯誤而引起的良心的苛責。而那重如泰山壓在我們身上的過失,在他們看來也不過是輕似鴻毛而已。
70、以螻蟻之里而撼泰山,何其愚也。
71、暑假,爸爸帶我到泰山游覽風光景物,觀賞名勝古跡。
72、假如你能掀動聽眾的感情,使他們如醉如癡,哭笑無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調度千軍萬馬一樣的大將軍一樣不動聲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藝術與人生最高的境界。
73、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
74、一次次的悲劇為我們敲響警鐘,保障學校安全,保障我們學生的生命安全,是家長們和老師們共同的責任。學校安全事關人命,安全重于泰山。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安全,避免意外和危險發生,讓家長和老師們放心。
75、承諾重于泰山,信譽高于生命。
76、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77、讓他去泰山旅游,那真是喜從天降。
78、對站在面前的文學巨匠,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79、此身泰山重,勿作鴻毛遺。蘇軾
80、分離之際,愿我們倆友情萬古長青!清靜的湛教校園,你我朝夕相處,筆墨相親,晨昏歡笑,情如手足,義重泰山,怎奈光陰流逝,歲月不返。
81、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于謙
82、責任重于泰山消防連著你我他平安幸福靠大家。
83、泰山在前而不見,疾雷破柱而不驚。
84、團結就是力量眾人拾柴火焰高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人心齊,泰山移。
85、隱患險于明火,責任重于泰山。
86、小小的螞蟻經常能搬起是自己重量幾倍的東西,這是為什么呢?當然是靠團結的力量。俗話說得好,五人團結一只虎,十人團結一條龍,百人團結像泰山。只要我們團結在一起,就沒有什么做不成的事情。
87、“人心齊,泰山移。”這句話果然說的沒錯。經過這件事情以后,我告別了自大,學會了團結,用團結的力量來解決許多問題。
88、我愛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我愛那“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的泰山極頂;我愛那“奔流到海不復歸”的黃河九曲;我愛那“兩岸猿聲啼不住”的長江三峽;我愛那“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古樸塞北;我愛那“日江花紅勝火”的秀麗江南。
89、人生就像一條河,經歷豐富,才能遠源流長。偉大的一生,像黃河一樣跌宕起伏,像長江一樣神奇壯美。人生就像一座山,經歷奇特才能蔚為大觀。偉大的一生,像黃山一樣奇峰迭起,像泰山一樣大氣磅礴。
90、溺愛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貴。大丈夫見善明,則重名節如泰山。用心剛,則輕死生如鴻毛。
91、在那天邊模糊閃亮的不就是黃河?那在山腳環繞不斷的自然是汶河,那拱衛在泰山膝蓋下的很多小饅頭,卻是沮淶山等聞名的山嶺。
92、一五人團結一只虎,十人團結一條龍,百人團結像泰山。
93、泰山就像一個祖國的守護神,巍然屹立在祖國的懷抱里。
94、我們登上泰山,飽覽日出的壯麗景色。
95、泰山巋然不動地屹立在齊魯平原上。
96、人固有一死,有的輕如鴻毛,有的重如泰山。
97、他口若懸河繪聲繪色給我們講述了游歷泰山的經過。
98、泰山成砥礪,黃河為裳帶。阮籍
99、見善明,則重名節如泰山;用心剛,則輕生死如鴻毛。
100、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凡兵上義,不義,雖利勿動。非一動之為害,而他日將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義可以怒士,士以義怒,可與百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