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造句
“民事”的解釋
51、 瑕疵擔保責任是指違反瑕疵擔保義務所承擔的民事責任,它是買賣合同中的一項法定責任。
52、 其次,采用歷史分析的方法介紹了我國民事訴訟處分權的歷史和現狀。
53、 懲罰性賠償制度作為一般民事賠償制度的例外,在英美法系得到普遍的承認。
54、 民事法庭與刑事法庭不同,專門受理不是刑事犯罪的案件。
55、 醫療終結后,她從肇事方及保險公司獲得了相應的民事賠償。
56、 對于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精神損失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57、 第十章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
58、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在民事活動中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
59、 意思自治體現在民事訴訟法領域便是程序上的處分權即訴權。
60、 我國民事訴訟中目前尚無訴訟系屬中之判決的相關規定,有關先行判決的研究,理論界也尚屬空白。有學者認為,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九條規定的先行判決為部分判決。
61、 裁定再審的民事、行政案件,根據再審適用的不同程序,分別執行第一審或第二審審理期限的規定。
62、 第六十條民事行為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63、 因此,對民事證明標準進行深入研究,在民事證據法理論與實務上均有重要意義。
64、 接著,將民事送達的地位歸位于民事訴訟的基本制度.
65、 在馬里蘭州,除了猶太人,天主教徒擁有所有民事權利。
66、 公司享有由股東投資形成的全部法人財產權,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
67、 由于訴訟費在民事判決書中都是單列的,故在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判決書中,訴訟費也是單獨列明,不計算在合理開支范圍內。
68、 在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下,當事人乃為民事訴訟之程序主體,享有辯論權和處分權,其行使權利的途徑主要須經由一定的訴訟行為。
69、 肖醫生的反應是把方博士多次告到民事法庭。
70、 基于同樣的原因,英美法系的國家也制定頒布了民事單行法。
71、 首先以德國、日本及法國民事訴訟法之相關規定簡要剖析釋明權之態樣并兼論及中國和*彎地區在此領域的觀點,在比較法制有參考之價值。
72、 審理對民事裁定的上訴案件,期限為一個月。
73、 由環境污染和破壞引發的民事糾紛日益增多.
74、 在整個民事訴訟體系中,審級制度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75、 如果美國證交會最終決定提起起訴,則可能會對標準普爾處以民事罰款、非法所得費用賠償或尋求其他適當的衡平法救濟。
76、 由于民間法與民事調解有共同的生存背景和價值取向,民間法憑借自身的優勢可以發揮衡平作用。
77、 這家擁有1000萬客戶的澳大利亞西太平洋銀行表示,超額支付的部分是人為過失造成。銀行正在通過“全力展開刑事和民事行動”追回這些錢款。
78、 循環經濟法律責任的種類包括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采用無過錯責任原則.
79、 但是,目前我國主流民法理論仍不承認判例的裁判規制作用,法律也沒有賦予法官民事判例的創制權。
80、 我國民事訴訟法對缺席判決制度規定的過于粗疏,弊端較多.
81、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各國之間民商事交往日趨頻繁,國際民事管轄權的沖突在所難免。
82、 目前我國尚沒有關于公有公共設施致害國家賠償的專門立法,司法實踐中涉及相關的案件只有民事實體法依據。
83、 可以借鑒行政指導理論,將民事行政檢察建議定位為檢察指導行為。
84、 首先分析了民事公益訴訟的內涵、特征,考查了國外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狀況以及我國民事公益訴訟的歷史狀況和現狀。
85、 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86、 醫療民事糾紛與其他民事糾紛一樣,屬于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屬民法的調整范疇。
87、 第十九條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88、 在民事訴訟程序中,供認是一種正式的承認.
89、 有鑒于此,文章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國民事舉證時限制度的幾點之我見。
90、 在人身權領域,網絡使得對民事主體的名譽權和隱私權等權利的侵犯成為易如反掌之事。
91、 本文嘗試分析民事公益訴訟的內涵、特征,考查國外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狀況以及我國民事公益訴訟的歷史狀況和現狀。
92、 這份16頁的民事訴訟書要求損害賠償,但未說明具體數額,并要求永遠禁止被告在未來實施此類非法行為。
93、 敘利亞當局說,這些被捕的人在緊急狀態解除后將在民事法庭受審。
94、 法官的裁定是,公訴方或原告未能證明刑事被告或民事被告做了錯事。
95、 第一百零五條婦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民事權利。
96、 甚至可以說,一個是民事侵權,一個是刑事犯罪.
97、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強化和完善民事訴訟當事人處分權也迫在眉睫。
98、 民事再審程序是民事糾紛的特殊的救濟程序.
99、 存在兩個潛在的例外,成功的在刑事法庭贏得了訴訟而后在民事法庭起訴要求金錢賠償的人。
100、 還在南京造幣廠武裝保衛處工作的楊鴻連夜書寫民事上訴狀,提起上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