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毫厘造句

    “毫厘”的解釋

    毫厘[háo lí] 毫厘 拼音:háo lí 釋義:兩個很小的計量單位,極言數量之小 出處:晉 葛洪 《抱樸子·漢過》:“官高勢重,力足拔才,而不能發毫厘之片言,進益時之翹俊也。” 示例:瞿秋白 《餓鄉紀程》八:“工業品卻應有盡有,形式上看來和‘西洋’貨無毫厘差別。”
    用“毫厘”造句 第16組

    151、 當然,這些東西絕非刻意去問,去打聽,去收集,日子久了,靠耳濡目染,就會毫厘不爽地了然于心。

    152、 跟在腦海里出現的圖形毫厘不爽,甚至他覺得,在腦海里看到的圖形更加鮮活。

    153、 一箭射在大腿上,一箭射肚子上了,一箭射屁股上了,還有一箭射不出來……唉,都只差那么一點點啊……所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啊……

    154、 克羅克達爾是唯一知道真實情況的人之一,對于這種強者的戰斗,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155、 那一邊,骷髏蜂使用蠻力凌利刺出的篙子尖,已經惡狠狠地逼近老人的頭頂,距離老人腦袋的頂門心,只有毫厘之差,眼見得頃刻之間,老人的那顆頭顱就要皮開血濺、骨碎漿飛。

    156、 不過這時,不只是天意還是其它的什么,楊越的方向比之先前要偏移一些,不要小看這一些,畢竟有些時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157、 原來剛才云生奪劍之時,動作迅厲,毫厘不差,竟讓虛余一時也沒反應過來。

    158、 不過,這兩艘造型配設都毫厘不差的海船,起初雖是比肩同行,但當它們一同駛入了廖無人跡的空海后,其中的一艘卻似是突然改了主意。

    159、 但對于雷風他們這種世界級的廚師卻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啊!可想這食材的重要性。

    160、 在男人眼里,你是滾床單的最佳獵物還是最合適的合作對象,直接決定了他的態度是曖昧不清還是尊重欣賞,這其間的微妙尺度,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用“毫厘”造句 第17組

    161、 陣法之道,差以毫厘,失之千里,她自知已經不如楊沐風了。

    162、 沈燕西的師父岳山河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劍之一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那句話,就連黑影也深以為然。

    163、 若夫失之毫厘,則差若千里,覆軍殺將,勢不逾息,可不懼哉!故有患難,君臣旰食而謀之,擇賢而任之。

    164、 終于,任飛達到了“下手如有神”的境界,目測尺寸與要求的長度毫厘不差,而剪子的張闊度也與鋼筋的直徑恰到好處。

    165、 他倒是沒有生氣的表情,反倒靠在一旁的假山上,看起來像是紹離平時的動作,但是卻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子悠有子悠的好,但是有些事情他未必比我強。

    166、 現在,該旅有一大批精通原理的“三路通”、毫厘不差的“瞄準王”、一步到位的“神吊手”。

    167、 我主請聽,這聲音高亢嘹亮,聲震九霄,三里之外字辭清晰可聞,毫厘不差!不但省下軍馬和傳令兵,還比傳令兵更快捷、更有效。

    168、 而林承望不同,原先處于四等級世界的他,親眼看過、體驗過一二三等級的世界,所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看多與沒看過差異可是非常的大。

    169、 后天巔峰和先天境界雖然相差一線,但是其實力卻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存在。

    170、 因素,那些處于歷史現場的、正在決定是否把世界卷入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戰爭的人,他們每個人的所思所想、所行所止及其相互間的關系,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用“毫厘”造句 第18組

    171、 這類文字像海面浮冰,看似清淺,實則內蘊深厚,譯起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172、 刀風之厲,錢華光手掌尚未觸及便覺生痛,他大驚,急忙撤手,身子再次斜刺沖開,若差毫厘,他一雙血掌只怕蕩然無存了。

    173、 姚亮告訴記者,他能把所有北京路局的六、七百輛這個火車的始發、到站的時間點,以及經過的所有的車站的信息毫厘不差的背出來。

    174、 千寂滅彎彎嘴,一偏頭,青絲隨風飛舞,彎刀毫厘不差地從她鼻尖擦過,甚至可以清晰的感覺到它冰涼的溫度。

    175、 岳七皺了皺眉,因為在這地圖下還有很多雜物,如果是陳遠山他們當初議事所用的話,定不會如此馬虎,這戰斗指揮可是很重要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176、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毫抱之木生于毫厘

    * 在線查詢毫厘造句,用毫厘造句,用毫厘組詞造句,包含毫厘的句子。
    毫厘

    關于毫厘的詩句

    關于毫厘的成語

    其它詞語造句

    相關鏈接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