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于造句
用“毀于”造句 第11組101、 箱子保藏品安全,也差點也讓百幅名畫毀于一旦。
102、 但是萬丈高樓平地而起,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沒有微觀的原子、分子又何來世界的絢麗多姿。
103、 張學良啊!真乃千里之堤毀于蟻穴!“你看看這些吧!”。
104、 但董昕主任并沒有輕松下來,他知道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的道理,生怕自己稍有不慎遺忘了什么而功虧一簣。
105、 此舉受到司禮總監馮保別有心機的極力反對,唆使太后及當朝宰輔張居正橫加阻攔,并不惜毀滅海難證據以使奏考之事毀于一旦。
106、 那么問題就來啦,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如果我們對此能拖則拖,甚至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坐等上級指示精神,就會因為一個小傷口得了破傷風,最后會送掉性命。
107、 再后來,金古梁相識任麗燕,卻連累任家毀于一旦,二人患難與共,最終魚水和諧,可任麗燕心中總有一道坎兒,邁不過去,所以選擇離開,至今音信杳無。
108、 然而,1937年,丁丑之亂,“傳樸堂”毀于戰火,樓內藏書、名畫頃刻之間悉成劫灰,藏印亦散佚大半,收拾燼余,只有數百鈕。
109、 此時的青陽道長方寸已亂,他氣氛徒弟到此來稟告了洞府毀于天災的消息,可是又無處發泄。
110、 星辰明眸不能視物,清脆甜音嘶啞哀嚎,容顏腐蝕毀于一旦,活潑身影依附爬行,少女坎坷任人欺凌。
111、 九州八荒,盡為狩獵之所,泱泱赤縣,文明毀于一旦。
112、 天王過于輕描淡寫了吧,千里之堤毀于蟻穴,佛道之爭向來便有,決然不能任由唐僧沿途傳教。
113、 心理防線一旦失陷,千里之堤毀于一旦就成必然。
114、 不錯,那包袱乃是別人重托給‘金獅鏢局’的,若有失閃,敝鏢局數十年的聲名就從此毀于一旦。
115、 先兄澤洪為郭氏孫婿,此聯后歸先兄,惜抗戰初毀于長沙大火。
116、 在此之前,1933年曾在新疆羅布卓爾發現蔡倫之前的古紙,但未及化驗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毀于戰火。
117、 湖北新洲縣始建于唐代初年的報恩寺,規模宏大,占地百畝,毀于“破四舊”。
118、 老先生一生苦苦掙來的天下清名必然會在一夕之間毀于一旦!從此留下千古罵名!這對于重名聲勝過生命的秦大先生來說,是寧可死一萬次,也不會冒險去做的事。
119、 這巢焚原燎震徹人心的慘烈場面持續了一炷香的時間,地上之物都付之一炬毀于一旦。
120、 日軍鐵蹄使千百年來繁華富庶、文雅風流的杭州“朝為繁華街,夕暮成死市”,無數生命財產毀于一旦。
121、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那些內力日積月累,輕則擾亂經脈,重則走火入魔。
122、 人類歷經數百代,經過各種殘忍的時代,才發展出的文明氣息在短短的一會兒毀于一旦。
123、 如果他們失敗了,讓封印在始元封魔神陣中心的噬天元魔逃逸出來,那三界立將遭遇最可怕的浩劫,很可能瞬間毀于一旦。
124、 但同時還要做到善始善終、慎終若始,避免因“一招不慎”而使良好的開局毀于一旦。
125、 那沈煉死志已定,早已無牽無掛,怕只怕罪證落入嚴嵩手中,多年來的心血毀于一旦。
126、 22日,薩哈夫在薩達姆的“和平宮”國賓館廢墟上視察,對這個曾經接待過多國元首的國賓館毀于一旦深表憤怒。
127、 攸關一族命運的寶貴太陽井染污蒙垢,延續了幾千年的生活之道毀于一旦——就為了這個?“不!”。
128、 我等在這遼南一地看似有聲有色,實則如過眼云煙,一旦天下大勢劇變,而我等舉措不當,極易使如今之成就毀于一旦!
129、 東方獨孤的家族一夜之間毀于一旦,父親不知所蹤。
130、 他只是為了燕然感到難過,想不到雪云神竟然不過是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一個穿著神衣的魔鬼,他的孫女竟然毀于雪云邪神的手上,他當然深感痛惜。
131、 創于明萬歷二十七年的鄔氏酒坊,毀于戰火殺伐之下;創于清乾隆四十九年的偶盛。
132、
133、
134、 明穆宗隆慶年間寺僧了明于北塔舊址重建一塔,名之慈壽塔,清咸豐年間此塔毀于戰火。
135、 之后望云樓雖毀于仇家之手,一片瓦礫荒墟之中,卻打不到歐陽琳尸體。
136、 事故發生得異常突然,瞬間將一切毀于一旦,車上死亡的,有一個小時前還和她說過話老師和同學,可是此刻卻已經成為了冰涼的尸體。
137、 然而各間商店窗戶十之七八已經毀破,十室九空,有路人感嘆,傾巢之下豈有完卵?而沿著漢民路大德路口,有少數店戶半毀于火,滿目瘡痍。
138、 二戰爆發后法國被德國人占領,工廠為德軍提供武器和飛機發動機,在戰爭期間,雷諾在比昂古的工廠一半設施被毀,幾乎毀于一旦。
139、 這座古老的教堂始建于公元627年,當年的全木質建筑毀于內戰的戰火之中。
140、 他們所建造的金河寺、法云寺以及后來的鐵林寺歷日曠久,終因自然災難或是紛飛戰火毀于一旦。
141、 哼,可憐我王魔道兄千年修行毀于一旦,喪命五龍山……
142、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任務目標:殺死50個拇指戰士。
143、 但是一搏之后,臥底的身份就會明諸于眾,讓岳不群得到明正典刑的理由,更讓左大盟主的布置毀于一旦,最終不容于華山嵩山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