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造句
用“武王”造句 第6組51、韋氏的苑囿,黃帝的果林,虞舜的宮室,商湯、周武王的房舍,都是他們養心任物的好處所。
52、武王伐紂后建立的周朝,采用了“封邦建國”的政策,將周族及其聯盟部落的分支派往各戰略要地殖民,成立城邦國家;同時又將各地表示服從周朝的地方部落封為方國。
53、魏武王取玉所鑄鍾雜錯更試,然后知夔為精,于是罪玉。
54、道友乃斗筲之器,此事非是他能,乃仗武王洪福,姜尚之德耳。
55、在后世儒家的傳說中,周軍“前歌后舞”,沒有殺一個人,沒有流一滴血,商朝就自行崩潰,在人民的擁戴下,武王登上了天子的寶座,從此刀槍入庫,馬放。
56、兒子死后,惠文后只得和短命鬼秦武王的嫡妻武王后婆媳倆共謀,欲擁立公子壯為王。
57、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飛廉于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驅虎豹犀象而遠之,天。
58、就在武王病死后,其子成王年幼,在周公攝政期間,商朝舊貴族們準備復辟,而周公輔政,武王的另外兩個弟弟管叔和蔡叔心中不服。
59、周武王繼位之后,在灃河東岸建立了都城鎬京,并于公元前11世紀中期發動了牧野之戰,殷軍“前徒倒戈”,商王兵敗自焚,西周王朝建立。
60、西周初年,武王追封先賢遺族,找到了舜的后代裔孫敬仲,把他封在陳地,世稱陳敬仲。
61、靖安王朝坐擁百城之地,武昊之父武天霖因其戰功顯赫,被賜武王,單是其便有十余城的封地,手握百萬重兵,駐守于和冰月王朝的交界處。
62、自姜太公助周武王滅商封神,又過數百年,我華夏大地皆有大能者倍出,追其前人。
63、李世民又聽說民間流傳《秘記》,上說“唐(朝)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64、周之先,自后稷封邰,積德累善,十有余世,至于太王、王季、文王、武王而諸侯自歸之,遂滅殷為天子。
65、奉玉虛宮元始天尊之命,讓我轉告你,周武王伐紂乃是天命,姜尚率領大軍即將入關,你不得阻兵。
66、憑借奸、猾、痞之能力,屢屢脫離險境,次次戰勝強敵,玩轉商廷,輔武王伐紂,又率領大商遺族軍團,環球遠征,參與三千年前人類各大文明古國的紛爭。
67、九階武王一擊,最后結果竟是這般,他不愧是能夠僅用手指接住,八階武王,施展四品武技之人,第一人的稱號,他實至名歸!“呵!還有一拳呢?你還打不?”。
68、周武王伐紂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牛,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69、《風俗通義》,武王封箕子于朝鮮,因氏焉。
70、在武王伐紂的慶功宴會上,天下歡騰,將士雀躍,庖人應景而作八寶飯慶賀。
71、秦武王聽完后,對甘茂說,我和你先訂一個君子協定,你就放心去攻打韓國吧。
72、后鳳鳴岐山明君乃出,周武王秉承父命,順天應人,討伐暴君。
73、周武王認為這是上天神喻是好兆頭,才敢確定大動干戈。
74、西周的周公,“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餔”,連吃飯、沐浴的功夫都用來“辦公事”,“周公吐餔,天下歸心”,最后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的一統天下。
75、五月辛巳,齊獻武王來朝,請令百官月一面敷政事,明揚仄陋,納諫屏邪,親理獄訟,褒黜勤怠;牧守有愆,節級相坐;椒掖之內,進御以序;后園鷹犬,悉皆放棄。
76、在地球華夏的歷史上,也有過七弦琴的傳說,商朝末年,周文王姬昌在獄中為五弦琴加了一弦,為文弦,武王姬發伐紂之時,又加一弦,是為武弦。
77、周武王伐紂,乃立亳社,以為監戒,覆上棧下,不使通天地陰陽之氣。
78、秦武王仔細打量,只見每座大鼎均矗立在三尺多高的石獸底座上,巍巍然約有丈余之高,仰視而上,鼎中是蒼黃泛綠的搖曳荒草,仿佛歲月的蒼蒼白發。
79、古賢人伯夷叔齊不滿周武王挑起戰爭,逃至此處,不食周粟,采薇而食,留下千古佳話,是抱節守志的典范。
80、便讓武王搭了蘆篷,以便迎接三山五岳各路高人。
81、‘丕顯哉,文王謨,丕承哉,武王烈,佑啟我后人,咸以正無缺。
82、該墓木牘最晚的時間是武王四年十二月,估計下葬的時間在秦昭王元年。
83、周朝自后稷封邰,到文王、武王,中間經過了十幾世積德累善,所以可在這里定都。
84、據《元和姓纂》等史*記載,西周初年,武王不久便云逝,成王繼位,但因成王年幼,武王之弟周公(名旦,因采邑在周,故稱周公)攝政。
85、子讓能,字群懿,擢進士第,從宣武王鐸府為推官,以長安尉為集賢校理。
86、太史令李淳風觀察天象,見太白金星,謂此為天示兇兆,且卦書上隱示“唐三代后,女主武王”。
87、既沒有文王母、武王母那樣的徽音之美,而又缺乏謹慎修身養怡之福,卻陰險地懷抱妒害,包藏禍心,不可以承奉天命,祀奉祖宗。
88、周公輔佐武王襄定天下,翦滅殷商后,且行仁政,封商紂之子武庚于商地,“以續殷祀”,派兄弟管叔、蔡叔、霍叔撫民監國。
89、這本書在商朝時被元始天尊之徒姜尚得到,他利用書上的秘術助周伐紂,最后幫助周武王建立大周王朝,使周朝有八百年的統治。
90、史稱,文王興周,“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武王建國,“師尚父謀居多”。
91、勝率所部欲從武關趣長安,行至析陽,聞齊獻武王平潼關,擒毛鴻賓,勝懼,復走荊州,城人閉門不納。
92、張桂芳一面統計戰果,一面出榜安民,待到局勢漸穩,乃請武王移駕入關。
93、周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
94、姜尚輔佐文王,興邦立國,幫武王滅掉了商朝,自己也被封于齊地,實現了建功立業的愿望。
95、周氏始自后稷,而公劉克篤前烈,太王肇基王跡,文王光昭前緒,武王克平殷亂,成王、周公化至太平,誦美盛德,踵武相繼。
96、武王伐紂,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
97、有說法稱,他與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都是周武王的股肱之臣,合稱“周初四圣”。
98、武王于是振興國力,強兵富國并得到一代軍師姜子牙(名尚)的助力而打敗商紂建立中國第三個王朝:周。
99、文王死后,武王伐紂,他們叩馬而諫,以為父喪而用兵是不仁不孝,武王滅商后,他們回到首陽山,不食周粟饑餓而死。
100、周武王伐紂時,就有“巴師勇銳,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