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造句
“楷書”的解釋
51、喜歡楊華楷書的人會發現,他不但把原本規規矩矩的楷字寫得活了起來,還寫出了一種實實在在的美感。
52、今尚存其1914年十七歲時自訂詩集《方棠三癡生拙稿》,內書目作詩詞一百一十六首,以行書或楷書書寫,大部分作了修改。
53、“從行云流水的行草,到平正峭勁的楷書,從這兩個極端出發,沿途便是一路美妙的風景。
54、第六書體誕生,結束了行書體、草書體、隸書體、篆書體和楷書體五種書體統治中國書壇幾千年的歷史局面,開創了中國書法的新紀元。
55、他寫的是工工整整的楷書,一筆一劃皆很認真,最后留下一行字: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56、隸書和楷書將禾、千連寫訛變,禾形與人形遂皆消失。
57、繪畫作品中山水、人物、花卉皆有,寫意、工筆各盡其妙;書法作品中清俊秀逸的楷書、行書,豪雄恣縱的隸書、草書各具風采。
58、南宋著名婉約派詞人姜夔也是一位書法理論家,其《楷書帖題跋卷》運筆遒勁、波瀾老成,不僅能令人一睹其書法風采,也可從中了解他的藝術見解。
59、賀躍龍開始在一張打著豎格子的A4紙上寫楷書,寫的是《滕王閣序》。
60、他的楷書線條精謹、雅致,筆墨從容而明麗清爽,把人們帶入古雅經典之境;他的行草條屏,行云流水,一氣呵成,蔚然大觀;其榜書大字筆力扛鼎,氣勢宏闊。
61、右后方和左后方的兩面,篆刻國家公祭日的記事文,共200多字,用小楷書寫而成;正面則篆刻著銘文,用魏碑書寫,共160字。
62、他的書法作品,斷筆時似魏碑,筆斷意連;收筆時有漢朝的味道,像楷書又像隸書。
63、他的楷書有柳體的骨干也有顏體的渾厚,其中還稍帶隸書的韻味,蒼勁美觀很耐看。
64、在2號樓的墻面上,一行印記極為顯目,記者觀察,這個劃痕最深處達到半厘米,整行字用楷書寫就,蒼勁有力,看得出雕刻時下了一番功夫。
65、大荒時代的文字是最為古老的象形文字,哪怕周星上學時期書法不錯,楷書、行書、草書都有涉及,甚至還得過獎,但書寫這些最古老的文字就有些困難了。
66、施天羽端坐桌前,運筆如飛,一行行漂亮的小楷躍然紙上,他的毛筆字師從歐體,歐體楷書骨氣勁峭,法度謹嚴,于平正中見險絕,于規矩中見飄逸。
67、他廣泛涉獵篆、隸、楷、行諸種字體,特別是在魏楷書體上更顯其渾厚的功底和瀟灑的風格。
68、等橫幅楷書,似隸非隸,近楷非楷,純粹魏碑書風,圓厚華潤,平正沖和,安靜深穆,風度端凝。
69、其楷書下至唐碑諸家,上至魏晉佳構,皆有研習,又以隋碑意出,舒卷自如、開張跌宕。
70、如諧音“官上加官”的湘繡精品《冠上加冠》、清代吳建三的楷書七言對聯、行書四條屏,民國劉雨岑的設色花鳥等。
71、信里有兩張用漂亮的、恭正的小楷書寫的推薦信,是辛笛先生親筆寫的!兩張紙都寫了大半張,而且內容不盡相同。
72、四個楷書,字跡端莊,一看就知道書寫者當時很恭敬。
73、宜蕓館前的走廊墻上乾隆臨摹趙孟頫的作品《襄陽歌》拓本是楷書。
74、演化過程中,雖然經歷并形成了篆、隸、草、楷、行多種形體和寫法,但目今在印刷品中最為廣泛采用和流行的字體,則是隸屬于楷書的宋體字,或曰仿宋體。
75、長葛是樂舞始祖葛天氏的故里、楷書鼻祖鐘繇的故鄉,而項城歷史積淀深厚,地名文化內涵豐富,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
76、六七歲時看到父親寫的楷書,即把玩不忍釋手,手握蘆荻柴棒,涂鴉描畫,就在此時,他對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謂夙愿亦在文字中矣.
77、而陳家家學中楷書更多傾向于柳體,所以他們雖然認得出顏體字的高下,卻也不可能認為家中小兒能將之寫到那種程度。
78、丁叔雅是丁日昌之子,與陳三立、譚嗣同、吳彥復并稱“清末四公子”,以楷書為擅,字字沉著,清雅絕塵。
79、李云飛寫的是楷書,在初唐年間,王羲之的楷書被模仿的不倫不類,除了歐陽詢這位書法大家,但是歐陽詢的書法風格上的主要特點是嚴謹工整、平正峭勁。
80、鏡框上面寫著幾個楷書燙金字:獎勵周一航,見義勇為獎,落款是警察局。
81、此次展示李嘯信箋小字數十幀,書體有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均為今年所作。
82、隋結束南北朝的混亂局面,統一中國,和之后的唐都是較為安定的時期,南帖北碑之發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書之形式,居書史承先啟后之地位。
83、老街偏旁,另有一條一庹寬的山道,“之”字形拐向山腰,崖壁鏨鑿四個楷書大字,紅漆涂填,曰:“騾馬古道”。
84、其楷書清健遒勁,結體嚴謹,筆法精妙,筆力挺拔,世稱“柳體”。
85、又行進了幾個時辰,果然在源頭盡出有偌大的一洞穴,那洞口壁端經多年累月的風雨沖刷,原有的字跡已然模糊不清,隱約可以辨認出這是前朝遺文,斗箕大小的楷書體。
86、“金不換”原是小楷筆,貌不驚人,可筆桿上楷書“金不換”三字卻格外醒目。
87、志蓋正書“皇元敕授延安路醫學教授故武君志蓋”16字,墓志以楷書書寫,25行、滿行25字,共計665字。
88、凌鋒揭開包袱,里面靜靜躺著一本薄薄的小冊子,約莫只有二三十頁,扉頁上的字體卻不是時下常見的楷書,而是上古篆文,筆力蒼勁,正中書有《萬蠱訣》幾個字。
89、怕弄臟了,又用彩色年歷紙包起來,書脊上用楷書寫好書名,擺上書架還不放心,生怕別人開口借,仿照一位前輩的作法,于書櫥上貼一窄條“借書如借命”。
90、在巷子的中間有一家川菜館子高朋滿座生意興隆,門口金色的牌匾上四個楷書大字“毛家飯店”。
91、老江時評的風格給我的感覺,就像顏真卿的楷書,敦厚豐滿而又入木三分,法度謹嚴而又廉而不劌,蔚然大家而又平易近人。
92、打開封卷之后,有十張考卷,紅線橫直道格,每頁十二行每行二十字,發素紙兩張以起草之用,唯題目及抬頭字,草稿中亦需填楷書。
93、書法家馬文鸞楷宗歐柳,行草取“二王”之妙,其楷書純熟清秀,如出天然,行草骨肉亭勻,柔勁相宜,被國內書界大師譽為“南有周昭,北有馬文鸞”。
94、唐,因循“干祿字書”,科舉要求正字法,書楷書。
95、使草書以作楷之筆出之,起訖變化而不失法度;反過來,楷書又以行草之筆出之,自然變得血肉豐滿。
96、你們看這枚‘雍正通寶’,包漿是對的,就是看上去規格好像比正常的雍正通寶大了點,這應該是楷書小平寶泉局通寶的母本。
97、正中脊檁的松木枋板下,楷書一行。
98、李文崗介紹,行書的欣賞與篆、隸、楷書體相似,好的作品能明確作者所忠于的書家,承接鮮明的古人特色,也能體現從所學各家中演化出的自身特點。
99、后來,徐賢朋每天就把這些紙撿回來,整理好,又買來一本喜歡的歐陽詢楷書字帖在家照樣寫,反正有空就寫。
100、清乾、嘉始,考據學風大起,書法界“碑學派”應運而生,篆、隸、楷書體有了極大的發展,而帖學式微衰落,帖學一脈之草書也一蹶不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