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造句
“杜甫”的解釋
101、 本文擬就杜甫在重慶的流寓生活和詩歌創作兩個方面作一簡述,以期大家對此有更明確的認識。
102、 杜甫草堂在杜甫草堂,成都,四川省建,是詩人的撤退唐故居。
103、 離騷的偉大就在于,它以女性為中心,在我的詩論里,凡是輕視女人的詩人都是二等詩人。包括李白在內,他不是什么大詩人,杜甫是一流的,屈原是一流的……對不起,我有沙眼哪。”。許鞍華
104、 唐詩是我國古代詩歌發展史上的高峰,而李白和杜甫是站在這一峰頂上的兩位光焰萬丈的巨人。
105、 我喃喃問:“你認識李白?”,“喝過幾次酒,比過幾次劍。”,“杜甫呢?”,“因為容顏不老,我不能在一地久居,不得不四處飄泊,上元二年,曾在蜀中浣花溪畔見過子美。”。桐華
106、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一位才情豐富、眾體兼擅的多產的詩人。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詩壇,白居易是僅次于李白、杜甫的偉大詩人。
107、 此外,由隴入蜀,杜甫家事詩的創作風格也發生了較明顯的變化。入蜀前的慷慨悲壯至入蜀后一變為寧靜淡遠的唱嘆。
108、 還有隨著學術研究的深入,學界對杜甫單篇七律作品進行分析的文章等。
109、 杜甫草堂,這個不用多介紹了吧?
110、 杜甫并不是完全肯定“四杰”,他在認同其中一些人富有才情同時,也指出了他們嚴重的不足,即創作理論與創作實踐脫節。
111、 “為求一字穩,耐得五更寒”,好的譯者還需要像詩圣杜甫那樣具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精神與毅力。
112、 杜甫晚年曾在重慶流寓兩年有余,其間,他創作了大量的優秀詩歌。
113、 當然,遺山詞宗唐最為成功的地方表現在他對杜甫詩歌的接受和融化。
114、 他們二人在干謁時段上有長短差異,在對干謁結果的認識上亦有所不同,但他們事干謁時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負荷,然而無論怎樣李白和杜甫在入仕心態上都是積極的。
115、 但作為一名無政府主義者,他欣賞的是杜甫身上親切、自然的一面,而對其憂國憂民的儒家思想則略為不屑。
116、 杜甫在《石壕吏》這句詩文,曾激起無數人內心的悲憫與絕望。
117、 陸游說,死去元知萬事空;杜甫說,寂寞身后事;圣經說,塵歸塵,土歸土;佛家說,不過一具臭皮囊,且隨它去。
118、 渭北(長安),李白在江東,杜甫看見了暮云春樹,觸景生情,就引起了甜蜜。
119、 他與杜甫同列朝班,當然知道杜妻的出身和賢德,只是在杜甫“朝回典衣”、“酒債尋常”的困頓日子里,她人餓得更清瘦了,身上的衣裙已無法再補綴了。
120、 尤其令人不忍的,災荒如此,糧課依然,縣衙門捉人逼拶,餓著肚納糧,賣了田納糧,讓人聯想到杜甫筆下窮兇極惡的“石壕吏”。[造 句 網]
121、 網易8月29日推出網上大講堂唐代詩歌與成就系列講座,北京大學杜曉勤先生做客網易,講述杜甫第三講:杜甫詩歌藝術欣賞。
122、 有人問杜甫的望岳是不是懷古詩,望岳只寫了景色,沒有述古人古事,也沒有融入感受,所以它是寫景詩而不是懷古詩。
123、 李白詩“呼兒拂幾霜刃揮,紅肥花落白雪霏”,杜甫詩“無聲細下飛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蔥”講的是同一種美食,它是:B。
124、 另一位大詩人杜甫,詩中也常提到酒,即便后來窮困潦倒,還是寫出了“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名句。
125、 杜甫的詩句“侍臣緩步歸青鎖,退食從容出每遲”就是描繪大臣們在宣政殿上朝退朝的情景。
126、 他的一首長詩《逃稅民》,以質樸通俗的詩句控訴了惡吏亂收稅的暴行,其罪惡的程度,遠遠超過了杜甫的《石壕吏》,也超過了《抓壯丁》。
127、 浣花溪劍派掌門布衣神劍杜甫及其帶領的四位劍客在采桑子的引導下,很快便到達了重山山莊左側的圍墻之下。
128、 詩祖屈原沉潭投江,詩圣杜甫孤舟相伴,“一江兩詩魂”的“藍墨水上游”,譽稱湘楚文化發源地。
129、 杜甫自己一生飄轉如秋蓬,缺衣少食,茅屋草舍,營養不足,甚至還餓死過孩子。
130、 安史之亂,歌舞升平不再,詩風劇變,也才有了杜詩“痌瘝在抱”的重大轉變,從這個意義而言,說安史之亂鑄就了詩圣杜甫,是一點也不夸張的。
131、 該套郵票由當代中國著名畫家馮遠設計,內容分別為杜甫吟詩、東坡填詞、居易醉歌、曹植作賦。
132、 屈原死了,杜甫死了,民間疾苦不聞了;李白死了,東坡死了,文人傲骨不見了;更不幸是魯迅,匕首投槍閹割了。
133、 這是活用杜甫詩“盤飧市遠無兼味”和歐陽修的話“詩窮而后工”,乃下崗工人“自題小像”之作。
134、 早在唐朝詩圣杜甫的詩中就有“充腸多薯蕷”的名句。
135、 安史之亂后,杜甫流離轉徙,到達成都,高適立即從彭州寄詩問訊。
136、 他常與康有為扶乩問吉兇,乩語中先是顯現出杜甫的詩句“落花時節又逢君”,接著又出現了李白的詩句“江城五月落梅花”。
137、 9月1日,為了紀念詩圣杜甫誕辰1300周年,由詩歌報月刊、詩歌報網站主辦的“紀念詩圣杜甫誕辰1300周年暨中國詩歌先鋒論壇”在河南省鄭州市隆重開幕。
138、 此情此景,讓人聯想起杜甫的詩句“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
139、 他頹然地念起杜甫《贈衛八處士》里的兩句詩,“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140、 杜甫的“文章憎命達”,韓愈的“不平則鳴”,歐陽修的“詩窮而后工”,都是廣為人知的名言。
141、 當時的豫菜極為重視中原文化傳統,菜名以典故見長,有著濃厚的文化色彩,如“杞憂烘皮肘”、“杜甫茅屋雞”、“田單復齊”、“司馬懷府雞”,等等。
142、 該書認為,《李白與杜甫》“揚李抑杜”,固然與郭沫若富于浪漫氣質有關;但同時也應看到,恰好***也“揚李抑杜”。
143、 安樂泉、流杯池、杜甫和黃庭堅等人文古跡和十里酒城縱橫交錯,五糧液的大文化戰略同宜賓的歷史、文化、旅游已經融為一體。
144、 1200多年前,唐代大詩人杜甫在此借宿一夜,目睹了官吏深夜抓壯丁的悲劇后,寫下千古不朽的詩篇。
145、 杜甫的《前出塞》是一首家傳戶誦的精品佳作。
146、 因為生母過世,杜甫1歲到6歲期間被寄養在東都洛陽建春門內仁風里的二姑母家,他把二姑母當成了最親的親人。
147、 杜甫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祿山占據的長安,作《哀江頭》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
148、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于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
149、 杜甫在《奉觀嚴鄭公廳事岷山沱江畫圖十韻》中也說“白波吹粉壁,青嶂插雕梁”。
150、 寫詩歌,填新詞,學富五車,八斗才華追杜甫;樂善舉,喜濟世,為民百計,四方群眾贊仇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