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災造句
“旱災”的解釋
101、從都江堰到鄭國渠,從白鶴梁到坎爾井,從三峽工程到南水北調工程,都在續寫著中華民族與水旱災害持續不斷斗爭的輝煌。
102、會發求援信號飛機、輪船遇到緊急情況時能緊急求援,那么植物也會求援嗎?2011年春天,南亞湄公河鬧旱災,中國、美國和日本植物學家趕赴越南進行探測研究。
103、遭受旱災最嚴重的是西部的太特省,該省受災民眾近20萬人,其次是南部的加扎省和伊尼揚巴內省,其受災民眾分別為近15萬人和12萬人。
104、29日下午在貴州黔南苗自治州長順縣,利用廢棄的水庫建起了貴州旱災區第一個凈水站,可解決2萬人的飲用水問題。
105、萬歷四十三年努爾哈赤于關外正式建立八旗制度,同年三到六月份山東北直隸旱災,盜賊蜂起,明神宗下詔賑濟收效甚微。
106、要充分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會商溝通和協調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全力保障旱災區群眾基本生活,確保工作部署到位,責任落實到人,不留盲點,不漏一人。
107、本菲爾德危害研究中心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甲烷的大量釋放可使全球變暖的速度遠遠超過目前模型的預測程度,增加洪災、旱災及野火發生的風險。
108、????春耕備耕時節,貴州旱災區科學抗旱,積極應對,采取集中育苗、分散移栽的辦法,保苗搶種促春耕。
109、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國際糧價預期暴漲,雖然確實有美國旱災的因素,但更多是國際糧食期貨市場投機者和市場分析機構的炒作。
110、我國將在受旱災區應急打井1350眼,打井。
111、為彌補旱災造成的損失,確保全省糧食安全,今年我省各級把晚秋作物作為一季重要作物來抓,采取超常規措施,加大投入扶持力度,千方百計擴大晚秋種植面積。
112、連年旱災使勃利縣2萬多畝坡崗地種啥啥不收,今春這些坡崗地的農戶們自覺籌措資金購買樹苗,進行退耕還林,從根本上調節生態平衡。
113、9月5日,重慶市下起了旱災兩個月以來的第一場雨,村民們正抓緊時機搶播晚秋作物,力爭將旱災損失減低到最小程度。
114、所謂“旱魃為虐,如惔如焚”,若他們處于“被遺忘的角落”,那旱災很可能將他們推入饑饉貧乏的生存困境中。
115、面對今年旱災帶來的損失,潛山縣采取以秋補夏、以工補農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力爭全年全縣增收600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200元目標的實現。
116、難道發生旱災,會影響到他嗎?就算物資再缺乏,都短不了他老人家的,他照樣可以飽食粱肉。
117、時至今日,“震災、水災、旱災、水災、沙災”等災害用詞已頻頻出現在我國救災部門的工作語言中,但“熱災”卻依然缺席。
118、4、一位農業氣象學家周一表示,本周美國中西部及大平原地區的大范圍降雨將滋潤飽受旱災影響地區的土壤,但也會拖延春季田間作業,并阻礙玉米早播工作。
119、教育部提出要千方百計保障旱災區中小學生活用水。
120、留守在家的老人、孩子、婦女紛紛打電話讓外出務工的壯勞動力回家抗旱,可是,周邊水源均已告竭!旱災就是險情,救災堪比救火。
121、千百年來,風災、沙災、旱災像三座大山壓得東山的老百姓喘不過氣來。
122、難道你就不會動員百姓自己挖井?非要在官府的主持下掘井?一個水井而已,有什么好主持的!傳令下去,令百姓自掘水井,以抗旱災!
123、荒漠化導致旱災、水災、沙災、蟲災、泥石流等災害頻繁發生,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嚴重威脅。
124、過了“榮祿第”匾,便見到一塊“崇德厚施”匾,乃是當年山西巡撫曾國荃,為感謝鄭家為山西旱災出力籌款賑濟而特意贈送的。
125、望天田“,雨多的時候,低洼的地方鬧水災;雨少時,水留不住又要鬧旱災。
126、今春以來,上蒼惜雨,下界無水,大河斷流,小河干涸,田地龜裂,莊稼枯死,隴東山川,旱災尤甚。
127、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近年天災人禍不斷,旱災瘟疫饑荒接踵而來,這山林外圍早被掃蕩幾百遍了,別說獵野兔,能看見野兔都算是運氣好的了。
128、由于各湖泊不能充分納蓄“洪水”,從而、導致全國抗“旱災”能力下降。
129、旱災過后,為了感謝鳳凰的救命之恩,鳥兒們都從自己身上選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來,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鳥衣獻給鳳凰,并一致推舉它為鳥王。
130、無論是洪災、旱災、地震,但是這個民族總沒有潰散過,越挫越奮、越挫越勇。
131、3月中旬,當西南出現嚴重旱災之時,來自西北新疆和甘肅的沙塵暴同時彌漫中國,影響范圍遠至長江以南的閩臺地區,這再次引發民眾對日益惡化的生態的擔憂。
132、面對今年全省嚴重的旱災,麗江市提出了變旱災為機遇的發展思路,將在全市掀起新一輪大興水利建設的熱潮。
133、上周末,責任衛浴美加華重慶地區總經理龍符國先生發出倡議,請衛浴行業伸出援手,為西南干旱災區獻愛心。
134、特別是陜西省正在大旱災之后,餓莩載道,既然離開了那里,誰也不愿意再回去。
135、從都江堰到鄭國渠,從白鶴梁到坎爾井,一部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史,在一定意義上,就是與水旱災害持續不斷斗爭的歷史。
136、中國作協在旱災區重慶開會待遇奢華遭質疑。
137、2月10日,民政部下發通知,要求各旱災區民政部門切實做好受災群眾的生活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