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造句
“文天祥”的解釋
51、“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文天祥就義之后的衣帶詔,正氣浩蕩千古,實乃讀書人的最高境界。
52、此時文天祥說了這一篇話,才稍為出了些惡氣,卻從容自在,毫無懼色。
53、文天祥瞻前思后,好不傷心,終日在家,百無聊賴中想起那舍死報國的念頭,轉覺得我從此以后便可以毫無牽掛,專心誓志去復國仇了。
54、趙王月)“我們安排在周四到文天祥祠、袁崇煥祠進行打掃和上香、祭拜!不舉行祭祀程序!請參加者‘沐浴更衣’,素食(避免食葷)。
55、比若文天祥,一片丹心,欲化浩然正氣,這就是他的執了。
56、為何***在讀史時想到岳飛、文天祥等古代民族英雄和瞿秋白、方志敏等*共早期領導人時,他能廁身其間呢?
57、勸降不成,元朝統治者把文天祥從館驛移至兵馬司,枷頸縛手,惡衣菲食,想以此消磨他的斗志,逼他改弦更張。
58、文天祥展眼望去,那一幫的半山村村民都是往更上面的山谷去的,在那里也有一個聚集了不少人的工地。
59、知必言,言必盡,這是文天祥給所有將領的權力。
60、博羅本就厭惡無骨氣的貳臣,又和留夢炎常在朝堂上不對付,乘機落井下石:當初文天祥給留丞相寫了一首詩,我費了不少勁倒是記了下來。
61、這日,忽由鄒那里轉奉到一道詔書,文天祥連忙整理衣冠,跪接讀畢,原來是起復文天祥仍為原職,命文天祥不必終守母喪,當以國事為急,速速出兵征元。
62、當年初接到謝太后的詔書后,文天祥捧詔涕泣,三天后,他便傳檄諸路,招兵屯糧,很快就招募了五萬人的大軍。
63、歐陽氏將文天祥豐豐厚厚含殮入棺,徑升到歐陽氏家中來,又替他設了靈位。
64、除了這兩層含義,在府學胡同腹地的文天祥祠里有一棵棗樹,它還代表著民族英雄文丞相的一顆赤膽忠心。
65、文天祥忠義之后,風俗淳厚,懂禮謙讓,崇尚氣節,富貴而言視如糞土,天地浩然正氣也。
66、據這樣看起來,文天祥、張世杰兩人做的事業非不可成,是你們不能繼其志,所以才不成了。
67、文天祥緊緊伏在馬背上,兩只手死死摟住馬頸,只感到耳邊風聲呼呼,隱隱傳來呼叱之聲和兵刃相交之聲,后面的話語再也聽不分明。
68、張弘范麾下先鋒張弘正(張弘范親弟)于五坡嶺,擒獲宋丞相文天祥。
69、1283年1月9日,47歲文天祥在大都(北京)柴市口面南而跪,引頸就刑,永照汗青。
70、不為斗米折腰,陶潛擇歸隱,棄榮華,于是《歸去來兮》傳誦千古;臨刀戟而不屈,文天祥擇死國,棄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71、據介紹,“正氣堂”是清初為紀念文氏先祖、文天祥僅存的孫子文伯平而創建,“龕圖碑”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成為鳳凰文氏為文天祥后裔的有力證據之一。
72、蒙古伯顏,兵臨城下,侵略氣焰囂張至極;狀元宰相文天祥,“盛世風流,亂世英雄”。
73、兩廂碑廊上有陳白沙的慈元廟碑、張詡的全節廟碑、楊以城篆寫的文天祥《正氣歌》,以及明成化、嘉靖年間重修祠廟等石碑十余塊。
74、宋文天祥《遣興》詩之二:莫笑道人空打坐,英雄收斂便神仙。
75、宋攝政太皇太后謝道清拒絕張世杰、文天祥背城一戰,以圖求存建策,一面送益王趙?g、廣王趙?m南逃,一面遣使赴元請降。
76、現在還很年輕的文天祥,一身士人打扮,儒雅風流,儀表堂堂,給劉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7、趙宋末造,大廈將傾,文天祥卻以一身任天下之重,盡心力而為之,諸多艱難險阻、千態萬狀,不憚其勞,不易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