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幼造句
用“攜幼”造句 第6組51、 即日號泣而行,扶老攜幼,將男帶女,滾滾渡河,兩岸哭聲不絕。
52、 他們扶老攜幼、拖家帶口,或走陸路,或走水路,密密麻麻,無窮無竭,就像遷徙洄游的動物一樣毫無反顧地向香港涌來。
53、 其嫻熟兵法,馳騁疆場,每逢重大戰事,必攜幼帝御駕親征,史家稱贊她“指揮三軍,賞罰信明,將士無不用命”。
54、 路上不斷有大批難民扶老攜幼向南逃難,他們衣衫藍縷,形容憔悴,又不敢與官軍爭道,紛紛躲避在道路兩旁,凄凄惶惶,令人心碎。
55、 山內各村疃小民又皆極貧之戶,財力匱乏,不足自衛,以至扶老攜幼,露宿澗壑,兒啼女呼,殘酷不堪言狀。
56、 可是他們又大多扶老攜幼、拖家帶口的,身上也都帶著各種各樣的包袱,有些人甚至連鍋碗瓢盆都帶上了。
57、 一些膽小的村民們也都扶老攜幼,舍棄美麗的家園,外出逃難去了。
58、 醫院門口已經是川流不息,有扶老攜幼,有垂頭喪氣的,有行色匆匆的……當然還有滿面春風的,喜氣洋洋的。
59、 這日施公上了驛路,但見男男女女,扶老攜幼,四路奔走,如蜂似蟻。
60、 聽到槍聲從夢中驚醒的老百姓,此時驚惶不已,急急扶老攜幼,提箱背包走出家門。
61、 一隊隊衣衫襤褸的人群扶老攜幼,遲緩地行走于官道上,道路兩旁,留下時隱時現的常常身影。
62、 只帶些隨身應用衣物,扶老攜幼擁進城里。
63、 黑龍江省湯原縣近期舉辦的“紀念引湯灌區工程建設56周年圖展”吸引不少居民扶老攜幼前來觀看,許多觀者笑著來,哭著走。
64、 這個問題的難度杜月笙自然曉得,而就在此時他們通電話的時候,閘北、虹口兩區的民眾,紛紛攜帶細軟,扶老攜幼涌入蘇州河南的英租界。
65、 何小玉帶著婦救會的一幫人,扶老攜幼,快速轉移到山上,往大山深處撤離。
66、 人們一傳十,十傳百,扶老攜幼,成群結隊的蜂涌而來,水庫周圍龍頭山的坡上、大壩以及通往滴水洞的土路上,都密密麻麻黑壓壓地站滿了韶山的鄉親們。
67、 第二天上午,第96師288團的陣地前,突然出現了大量的緬甸難民500多人,這些人扶老攜幼的走了過來。
68、 之亂、殘唐五代、宋末、南宋末、明末、天下土崩瓦解,便會有大批難民,扶老攜幼,杖履相隨,從北方逃亡廣東,其中不少是中原的豪門大族、宿學舊儒。
69、 楚爾走回到萊斯特廣場,街上男男女女,成雙成對,家庭親子,扶老攜幼,佳節出游,好不熱鬧。
70、 盡管縣城離江堤只有十來公里,簡易公路上堵滿了沿江低洼區域往縣城撤離的人群,扶老攜幼,牽豬趕鴨,人山人海。
71、 可是一波一波的人群擁擠著走向前方,個個扶老攜幼,神態甚是惶急。
72、 哪怕這個熱鬧充滿了危險和殺機,只要足夠吸引人,也會舍死忘生,乃至扶老攜幼的前往觀瞧。
73、 大批緬甸華僑攜幼扶老隨同軍車一起向內地撤退。
74、 百姓扶老攜幼,滿路瞻觀,焚香禮拜,玄德皆用好言撫慰。
75、 現在,運河工程已經動工,每天都有扶老攜幼的人民涌到益都盆地。
76、 對于普通的上海百姓來說,這一天也只是發覺上海的治安出奇的好,平時飛揚跋扈的幫派弟子們也變得特別合葛可親了,吃東西給錢不說,還知道主動扶老攜幼了。
77、 我平時做的夢都不變態,夢里都在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救死扶傷、扶老攜幼,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78、 有了糧食,有了田地,四面八方被戰亂和饑餓折磨的人民必然扶老攜幼投奔我們,我們能救活多少人啊!
79、 要讀扶老攜幼心,看女人是否恰如其分,知恩圖報。
80、 欒家各路親戚扶老攜幼相繼登門,其中不乏爺爺輩的人物,他們是祖父欒濤的兄弟或者堂兄弟,帶著子孫到族長家祭拜祖先。
81、 兩人的曲聲越來越大、跑調處越來越多,隔壁老爹的錘音也越來越響、越來越密,龍行天家里最后一窩戀舊的老鼠,也扶老攜幼落荒逃走了。
82、 他們身穿整齊便服,扶老攜幼,拖男帶女,在百萬行主題歌中魚貫進入孫逸仙大馬路和冼星海大馬路地段的起步集合點。
83、 但古公卻因禍得福,當地平線上多出一個個小黑點,那一個個小黑點慢慢移近,再一看,是自己的鄉親國民,他們攜幼扶老而來。
84、 巢州居民絕大多數都相信焦姥的話,扶老攜幼地。
85、 人們并不知道濃重的戰云正在向他們壓來,值此元宵佳節,照樣扶老攜幼,在踏雪,在觀燈。
86、 他們抱嬰攜幼,拉家帶口,背著重重的行李,卻絲毫不敢放慢腳步,盡管戰爭巳經進行到了尾聲,但戰爭造成的瘡傷卻遠沒有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