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難造句
“患難”的解釋
201、 在天主父前,純正無瑕的虔誠,就是看顧患難中的孤兒和寡婦,保持自己不受世俗的玷污。
202、 在患難之日,信賴無信用的人,有如信賴蛀壞的牙,脫節的腳。
203、 耶和華阿,求你為你的名將我救活。憑你的公義,將我從患難中領出來。
204、 宋代,關中學派著名代表人物呂大防對族人立如下鄉約,即“凡同約者,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
205、 守望相助,患難相恤;務興禮讓之風,以成敦厚之俗”。
206、 “同生死,共患難,以沫相濡,天若有情天亦老;三載隔幽冥,絕音問,愁腸寸斷,相思始覺海非深。
207、 災難像一面鏡子,在目睹家園破碎、生離死別的同時,我們也真切見證了患難相恤、守望相助。
208、 歷數動人篇章,中韓兩國人民相濡以沫、患難相助、生死相依、傾力相援的一幕一幕浮現眼前。
209、 晚年的曹操為了給曹丕稱帝鋪路清障,不惜藏弓烹狗,在明殺曹植之羽翼楊修的同時,暗中用巫術害死兩位患難從弟夏侯。
210、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在災難面前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的精神,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鄰里相幫、患難相恤的傳統美德。
211、 在高中的“國民倫理”科目中,主要對學生進行尊重人的生命與價值,“誠”與“敬”的修養以及“以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等教育。
212、 ,雙方的關系是“患難見知己”的關系。
213、 許寧寧說,患難見知己,是雙方關系發展的真實寫照。
214、 在他眼中,長安、洛陽、金陵、北京四大古都中,“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相共,休戚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為最”。
215、 中印兩國人民毗鄰而居,古有往來互鑒之情,近有患難與共之交,現有共同復興之業。
216、 員工、供應商、經銷商的義舉,深深的表現了全體柳工人的愛國情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患難相恤、守望相助”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217、 這樣一個溫情倔強勇敢,勇于自我犧牲,與***患難與共的漂亮女人,怎么能不令***痛愛一生。
218、 若隱居求志,行義達道;窮達一轍,不以曲學阿世;遭亂際變,守節奉義;生死一致,不以患難易操。
219、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開放慈善、患難相恤。
220、 這種互助風尚在中國古代鄉間廣為流傳,并被概括為“患難相恤”、“禮俗相交”,成為鄉民約定俗成的“法規”,帶有一定的強制性。
221、 劉、陳二人原是患難之交,由此而生齟齬,年深日久竟至不相聞問。
222、 中國文化就有這樣的資源,“患難相恤,守望相助”,這是中國文化的傳統,和西方文明中的公民意識不是一回事。
223、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鄰里相幫,患難相恤,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24、 這種決心,這種患難相恤,這種命運共同體的血脈相連,我們曾在10。
225、 此外,《朱氏家譜》的“總跋”中專門有“長幼親疏有序,吉兇患難相恤”等告誡后人和睦互助、振興家族的警示性文字。
226、 主辦方希望通過此次賑災義演,令廣大海外僑同胞看到患難相恤、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感受到災難面前寶貴的人性光輝和向上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