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國造句
“憂國”的解釋
51、只字片語間可見,兼容并包的開闊胸襟,只字片語間,可見憂國憂民之情懷,只字片語間,可見其雄心,可見其胸有溝壑百萬兵,安邦定國凌云志。
52、并且人模狗樣兒地一窩鋒地鉆進“愛國大片”的劇組,演起了凜然正氣、憂國憂民的仁人志士,讓人好生不舒服。
53、古人說,“赤心事上,憂國如家”,“賢者不悲其身死,而憂其國衰”。
54、這種擔當在于“執干戈以衛社稷”,在于“憂國忘家,捐軀濟難”,也在于“文死諫,武死戰”。
55、王臨川先生之偉大,在于他憂國憂民,勇于創新,舍己為公,鞠躬盡瘁。
56、只知道隨聲附合,裝出一付"憂國憂民"的樣.
57、第一代莊主陸北川大俠仁義無雙、憂國愛民,時至今**仗劍平妖、開倉濟民的感人事跡還流傳在每個人的耳邊。
58、念你為國奉獻多年,我不忍心罷你的官,希望你能憂國如家。
59、他們隱姓埋名,雖身處江湖,卻憂國憂民;雖赴湯蹈火,卻再所不辭。
60、旁人瞧見了只是覺得玉江龍憂國憂民,操勞過度才容顏蒼老的,所以反而成就了他的名譽。
61、不!那時候的熱血青年憂國憂民,敢于毀家紓難,勇赴國殤。
62、熱血曾想憂國民,化作冷雨澆笨瓜。
63、不可,不可,王太守憂國愛民,管理會稽正乃民心所愿,嚴某只愿為輔,實不敢無端據之。
64、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況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與能。
65、什么時候,小乞丐也變得憂國憂民了?
66、莫小飛聽邵領班越扯越遠,于是將幾人拉回眼前,你們都自身難保了,還在憂國憂民,真是勇氣可嘉。
67、胡大人,下官一向聽聞你老人家胸懷大志,深得圣上賞識,您盡瘁國事、憂國憂民、徇國忘己、體恤百姓,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68、清咸豐朝帝師杜受田(今濱城鎮人)一生憂國恤民,在晚清朝野頗有影響。
69、元龍希望您憂國忘家,有匡扶漢室之志。
70、那時候,他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裁者,也不再是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青年。
71、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尋淮洲,少年時代就憂國憂民,機智頑強,好學上進,尊敬長輩。
72、請吾皇息怒!大將軍一向生性秉直且言無不忌,還請陛下能體恤他憂國憂民之情。
73、照你這么說來,這滿朝的文武大臣都是文恬武嬉,荒廢政事,只有你杜懷川在憂國了?
74、如果我們的經濟學家們真是憂國憂民,為了國家的興亡,民族的振興,經濟的繁榮,民族產業的發達坐而論道,確是我們應該為他們的真知灼見而額首相慶。
75、固夫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忠臣之志也。
76、臨終給謝安、桓沖寫信,言不及私,惟憂國家之事。
77、他就是西越國君慕容昊天,在位將近二十年,是位憂國憂民深得民心的好君王。
78、李小刀的語氣,越來越沉重,就如一位憂國憂民的朝廷重臣,他的氣質,像極了例無虛發的小李探花。
79、任圜為相,尚算有才之人,能選拔才俊,憂國如家,使府庫充實,軍民皆足,朝綱粗立。
80、老首長溫文儒雅,憂國憂民,這讓唐軍從另類視覺看到了不同的東西。
81、一個憂國憂家的好丈夫,面對昏庸皇帝無可奈何。
82、一幕幕滿室書香、開窗幽綠的場景,一位位儒雅可掬、憂國恤民的學者,一次次情理融通、感悟激生的談心。
83、右邊的青年先出手,他劍眉醒目,膚色白皙,臉容寒峭,略帶些懨懨的倦意,神色間還有些憂國憂民似的憂戚。
84、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抒發了先憂后樂、憂國憂民的情懷,吸引了無數海內外游客前往觀賞。
85、老朽頭昏眼花,聞不得窗外之事,只好尋章摘句,這憂國憂民之事,勞累莊小兄了。
86、冗長的信件總算讀完了,通過信件內容,徐小奇仿佛看見一位憂國憂民的將軍不甘大戰興起生靈涂炭,而奮筆疾書,希望他所謂的“叛逆”。
87、諸葛亮一生小心謹慎,鞠躬盡瘁事必躬親,常因差池痛責手下,憂國之心可鑒,人才從此斷檔,以致“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最終斷送了蜀國的大業。
88、唉,你相公天生是個憂國憂民的大好人,升官發財又有何意義?
89、大哥的旨意是‘憂國憂民’,那么大哥以院長的身份育人就是憂民,給朝廷輸送人才就是憂國。
90、當今圣上憂國憂民,勵精圖治,事必躬親,宵衣旰食,乃是中興之主啊!
91、屈原憂國憂民投江至死而不悔,宋玉在千古悲秋中還“貧士失職而志不平。
92、當年,李美鳳第一次打量他,覺得他挺有魅力和男子漢氣魄:中等個頭,不胖也不瘦,五官嚴肅,眼睛有些憂郁,不怒而威夾帶著些憂國憂民的神情。
93、后半部分是夏、商、周的興亡史,尾聲則是憂國傷己的感喟。
94、丞相真乃憂國憂民啊,我等不及。
95、談到了憂國憂民之事,二人談得更為投機。
96、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自奉儉約,但性固剛直,頗遭眾忌。
97、“赤心事上,憂國如家”,應該是每一個中國人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98、老頭急了,憂國憂民的大道理也不講了。
99、我笑殿下小小年紀,卻像是朝中那些老大人一樣憂國憂民,那是國家社稷之福啊!
100、所以我們有“窮年思黎元,嘆息腸內熱”的肺腑感嘆,所以我們有“位卑未敢忘憂國”的精神氣質,所以我們有“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的文化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