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造句
“忠言”的解釋
101、 陛下,臣以為協律郎所言乃是逆耳忠言啊。
102、 有二三忠誠勇烈之士,旦夕而進逆耳忠言,朕故知俠之真諦。
103、 一旁的屠少聽了倒也不生氣,雖然他平時大大咧咧,可是畢竟修煉到了這個階段,還是能輕松區分逆耳忠言與順風佞言的。
104、 但今陛下忠言不入耳,奸佞是親,廢棄正嫡,劈或奸妃,誅妻滅子,顛倒五倫。
105、 誰知,聽了副官的逆耳忠言,孫仲武卻是怒吼一聲,差點兒沒當場活剮了他。
106、 林語妍的話就像是一道利刃深深捅進了他的心窩,所謂逆耳忠言,說的正是此時此刻這位美女教師給葉閑帶來的感受。
107、 能忍,心字頭上一把刃啊,只要修養練到家了,能受得了上司的那份鳥氣,只要忍得住,就好比惡言毒藥的刀刃無論插在心窩里幾次,全當成良藥苦口,逆耳忠言。
108、 十常侍眾人人藏匿區星等人作亂奏章,我前往諫之,不料陛下不聽吾之忠言,卻聽信十常侍之言。
109、 大多數時候,人們都不喜歡聽逆耳忠言。
110、 秦相不管不顧就闖進了內宮,還振振有詞:忠言逆耳。
111、 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司空、太尉、司徒之任也。
112、 其實,有的話難聽,但有道理,“忠言逆耳利行”,不要人身攻擊!中國人總想國家好,壞人、漢奸極少數。
113、 像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比如項羽聽項伯之言不殺劉邦之父;劉邦白登之圍前不聽婁敬忠言以致吃大虧。
114、 人說“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袁紹那兩只耳朵,喜讒聽佞,有不如無,他的戰略決策一誤再誤,和他拒諫飾非、不納忠言有直接關系。
115、 陛下,你身為一國之君,理應明辨是非、洞若觀火,分清什么人是忠臣良將,什么人是奸臣小人;分清什么話是逆耳忠言,什么話是讒言誑語。
116、 平時他的話在騶搖面前有一定的分量,但是此時已經被仇恨蒙蔽了視聽的騶搖,卻聽不進去這逆耳忠言。
117、 不但沒有聽信閻圃的逆耳忠言,反而把閻圃貶到了最北邊去做了一個小小的縣令!張魯想起往昔的種種,悔恨的情緒立刻升騰起來,并迅速把他淹沒。
118、 讒口囂囂真罔極,忠言諤諤總徒勞。
119、 但瞿霞嘗過有錢的好后,像被馬鞭操過后上了癮,對太監那么短的工具再提不起興趣,便不想和劉波過了,常出逆耳忠言,張口閉口說:“我養活你容易嗎?”。
120、 生效中鈞座,敢云無一念之私,不得已而晉忠言,冒死陳詞,伏乞明察。
121、 逆耳忠言真藥石,媚人軟語是妖魑;蒼蒼自有成規在,莫羨聰明莫笑癡。
122、 尤其是一些反面意見,常言說“忠言逆耳”,作為企業的管理者,要放低姿態,廣納善言,這樣才能上情下達,下情上通,減少溝通成本,實現公司的良性發展。
123、 而他的那些忠言,則通常都為些雞零狗碎的事情。
124、 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125、 現在的芳子,恐怕聽不進逆耳忠言,只能下猛藥了。
126、 還有,你自己也不能再動,若是讓我知道你們倆誰不聽我的逆耳忠言,不好意思,老子立馬請王命旗牌斬了他!
127、 我知道,圣明的天子總有一天會明白老臣的逆耳忠言!那么,關于立太子之事……
128、 真話未必是好聽的話,所謂苦口良言,藥石之言,忠言,直言,往往是逆耳的,一片好心往往倒得罪了人。
129、 其實忽必烈還沒意識到,不知從何時起,他已經開始了剛愎自用,難以聽進逆耳忠言了,不過這也是許多大人物和裝B者的通病。
130、 恩威不施,則政令難行;耳目閉塞,則政令常誤;能聽逆耳忠言,能允諫官犯上,則上行下效,天下必將垂拱而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