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造句
“弟子”的解釋
101、毗尼律也規定他們是不能入教的,如果他已經是佛門弟子了,那就理應被驅逐。
102、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孔子
103、基于弟子文英所編的版本,弟子敬行也編了一個供他自己日修的版本,并請我審訂。
104、長留列仙在上,弟子花千骨,命格異數,厄運纏身,生是不祥之人,承蒙尊上不棄,悉心教導,收我為徒。弟子定會堂堂正正,無愧天地,無愧長留,無愧尊上。今后生為尊生,死為尊死。絕不違抗半句師命。天地為證!fresh果果
105、弟子敬行,請求講解此篇者,已為我們筆錄了此文.
106、老聃的靈堂布置得莊嚴肅穆,弟子們分列兩旁,靜靜地分別向前來祭吊的賓客回禮。
107、在馬來西亞,馬六甲的弟子傳光寫了一祈請電郵,要求我手書地藏王菩薩的圣號。
108、早期弟子多人證明,李洪志在“傳功”初期,是以祛病健身為幌子,靠“治病”吸引信徒。
109、你是我的徒弟,手把手教出來的徒弟,雖然你做錯了事,讓我非常生氣,我可以惱你,教訓你,給你苦頭吃,可這些人,他們算是什么東西,我親手教導出來的弟子,是專門送到戰場上給他們欺負的不成?唐七公子
110、哲學家隨即止住眾弟子的腳步,說:“這位老者游目騁懷,是生活的主人。”。
111、主室呈圓形,內有本尊像等菩薩及弟子的像。
112、弟子茶桶希望將我給的這個簡短解說譯成中文以饒益中文讀者。
113、弟子智宣已增入4頁的跋文于此薈供的儀軌中。附呈此定案版本。
114、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合則離,成則毀,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鄉乎!莊子
115、羅馬教會的教導,這是由基督建立,通過他的弟子,在教堂。
116、那些魔教弟子多數都是受了迷惑盲從,罪不至死,先審過確認他們的身份再說。
117、許師傅是著名武術家王樹田先生的大弟子,形意拳第十一代傳人.
118、皈依三寶的人是佛教徒或稱佛弟子。
119、老萊子的弟子有一天在外面砍柴,回來時他在門口看見一位陌生人。
120、白鹿與五弟子分坐周圍,屏氣凝聽.
121、弟子海鸚錄音并做了筆錄.我已校閱并審訂了此筆錄.
122、菩薩弟子亦復如是,其量無邊不可稱數.
123、下首是個五十余歲的老者,右手捻著長須,神情甚是得意。兩人的座位相距一丈有余,身后各站著二十余名男女弟子。
124、尊者有無數的顯宗弟子和一般弟子,但克利什那巴和東畢巴是尊者極密竅訣的主要傳人。
125、孔子另一個弟子原憲,也是個清凈守節,貧而樂道,不恥惡衣惡食的人。
126、有位禪師有個很虔誠卻天真的弟子,視他為活佛。
127、師父說:“無疆,她是你生生世世的劫難。”,不,師父,您怎么會知道?她早已成為弟子的心魔。劫難可渡,心魔難消。路非
128、在山東半島,他度化了七大弟子即后來的北七真,山東半島遂成為全真道的重要陣地。
129、應弟子振君之請我已手書陳上師的警策教示。
130、梨園內,唐明皇和楊貴妃教梨園弟子彈琴唱曲,貴妃率弟子在芙蓉花中翩翩起舞。
131、愿弟子們用這個皈依證來提醒彼等自己皈依的真正意義,并且在朝向證覺的道路上奮勉前進!
132、老聃的靈堂布置的莊嚴肅穆,弟子們分列兩旁,靜靜地分別回拜前來祭吊的賓客。
133、薄伽梵師尊,昨天我們所有人與弟子的祖母聊天。
134、但我們的先哲孔子的思想不是在書齋里苦思苦想,而是在周游列國的顛沛中與弟子一問一答中產生的。
135、1977年,創建衡水地區特種工藝廠,招收第三批弟子。
136、應弟子海鸚以下的提請,我已將一法句手書成翰墨.
137、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子貢很佩服顏回,因為顏回好學深思,總是能從老師的教誨中領悟到更多東西。
138、十幾年前,她是無憂無慮的胭脂濃。十幾年后,她是那個周身是血,持劍闖入月重宮,弒殺了眾多月重宮弟子的北冥女人。女巫的貓
139、孔子的嫡傳弟子們此時大多辭世或隱沒市野。
140、弟子當下開悟。多年后他對友人說,“人人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141、在所有的團體當中,如來的僧團最為殊勝。它擁有四雙八士的佛陀弟子。
142、寥寥數語,舒斯特爾贏回了弟子的擁戴.
143、“老迦葉”與過去佛中的迦葉佛并非同一人,因為“迦葉”是印度的大姓,在釋迦弟子中就有好幾個迦葉.
144、歌舞劇明星瑪麗.杜絲勒第一個敦促舊金山出生的馬里昂“縱身投入電影”,1914年導演路易斯.韋伯將馬里昂納入翼下作為她的弟子。
145、目前,印度教徒和儒家弟子擁有的新教美德比我們要多,只要存在這種情況,我們將排在第十一位。
146、英德拉瓦蒂在財政部的弟子們仍在積極地進行調查.
147、他如果這樣,便跟顏回相差無幾了;顏回有的正是這種美德,孔子在眾弟子中,最佩服的也就是他。
148、對于弟子輩,熊先生就更不客氣了,要求嚴,很少稱許,稍有不合意就訓斥。據哲學系的某君告訴我,對于特別器重的弟子,他必是常常訓斥,甚至動手打幾下。張中行
149、那么我們這八個弟子去三亞“弘法”的學員,都是骨干成員他怎么都不保護呢?
150、哲學家看了看迷惑不解的弟子,朗聲道:“難道你們看不到他的心靈在快樂地散步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