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尚書造句

    “尚書”的解釋

    尚書[shàng shū] 尚書 (中國古籍)《尚書》,最早書名為《書》,約成書于前五世紀,傳統《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傳說為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尚書》列為重要核心儒家經典之一, “尚”即“上”,《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它是中國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 2018年11月,清華大學戰國竹簡研究成果發布,《尚書》系后人偽作。 尚書 (詞語概念)尚書:“尚”即“上”,《尚書》意即上古之書;指官名。
    用“尚書”造句 第11組

    101、 《尚書》定位是“詩言志”,而孔子則斷言“不學詩無以言”,詩可以“興觀群怨”,載道、濟世、傳家。

    102、 禮部尚書郎丘等人“啟請派官會同測驗”,實際上就是讓欽天監和湯若望雙方打擂臺。

    103、 以衛士楊伏念為尚書左仆射,妹婿同縣苑君璋為內史令。

    104、 明朝吏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宰相),辭官后家居十年卒,先已加柱國、少保,乃贈太保,謚文襄。

    105、 而著名學者閻崇年則用出自《尚書》的“一人有慶,兆民賴之”一句慶賀世博和中國元素活動。

    106、 從漢代起,官員們為給皇帝留下香噴噴的好印象,總愛含雞舌香覲見,“尚書郎含雞舌香伏奏事”,連匯報個事兒都懷香握蘭,這是何等講究。

    107、 自中唐以后,由于仆射被排斥于宰相行列之外,尚書省的地位因受到使職差遣的沖擊,加上用非其人,其享有的地位就逐漸下降了。

    108、 現半山道觀之前的古牌坊上正背兩面“飛來禪寺”和“十九福地”的大字,是明末兵部尚書張鏡心手跡。

    109、 但是“功為嚴嵩義子、工部尚書趙文華,浙江巡撫胡宗憲攘為己有”。

    110、 古籍《尚書·堯典》記,“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

    用“尚書”造句 第12組

    111、 己巳,尚書右丞相張說、御史大夫崔隱甫、中丞宇文融以朋黨相構,制說致仕,隱甫免官侍母,融左遷魏州刺史。

    112、 這里是潮汕十余萬袁氏的發祥地,相傳始祖為袁琛,為北宋兵部尚書,因反對王安石推行青苗法被貶為潮州刺史。

    113、 李世民擊破劉武周后,唐儉拜禮部尚書,授天策府長史,封莒國公,被特賜免死罪一次。

    114、 通檢尚書眾曹東昏時諸諍訟失理及主者淹停不時施行者,精加訊辯,依事議奏。

    115、 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杜受田,品端學粹,正色立朝,皇考深加倚重,特簡為朕師傅。

    116、 首輔呂不群領銜的呂黨,大將軍兵部尚書陸思法為首的陸黨,吏部尚書李元之為首的李黨,門下省侍中張臣為代表的士族黨,涇渭分明。

    117、 霍維華跟吳淳夫一樣的心情,愁腸百結,憂容滿面,慨嘆問:吳尚書,我們該怎么辦?我們要是不順從九千歲,他還會施行更惡毒的手段來。

    118、 明朝十六帝中,除了明武宗信奉藏傳佛教以外,都信奉道教,明代宗、明憲宗、明孝宗、明世宗都曾任命道士為禮部尚書

    119、 他又是一個“頗負才氣”的人,做吏部尚書時,“見九流賓客,不與交言”,只是舉起手中的扇子一揮而已,所以有些士族地主內心里對他很不滿。

    120、 在歷史上,韋貴妃的第一任丈夫是隋代大將軍、戶部尚書李子雄之子李珉。

    用“尚書”造句 第13組

    121、 故中書令、侍中、尚書令,不預朝政;侍郎、給事,不領省職;諫議無言責,起居不記注;中書常闕舍人,門下罕除常侍。

    122、 英宗復僻后,石亨,徐有貞,等封爵賜官,兵部尚書于謙,吏部尚書王文被殺。

    123、 梁武帝踐祚,詔為特進,不起,有敕給白衣尚書祿,固辭。

    124、 到清時,大學士贊理機務,表率百僚,但兼殿內及六部尚書銜。

    125、 為了避免刺激*彎,他特意在結尾處將“外交關系將終結”一句刪掉,而借用了《尚書》中的用語,改成了“(日本)將盡自靖自獻之至誠而善處”。

    126、 時人對徐勉的無私佩服之至,送其雅號“風月尚書”,“止談風月”也成了歷史典故。

    127、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128、 這一時期,他的學術研究取得了輝煌的成果,其代表作有《殷虛卜辭綜述》、《中國銅器綜錄》、《西周銅器斷代》、《漢簡綴述》、《尚書通論》等。

    129、 再下一代,王以銜大魁天下,中了乾隆六十年狀元,官至尚書,其弟王以铻中了當年會元。

    130、 劉超、鐘雅與右光祿大夫荀崧、金紫光祿大夫華恒、尚書荀邃、侍中丁潭侍從,不離帝側。

    用“尚書”造句 第14組

    131、 據廊坊市永清縣居民高女士介紹,位于永清縣三小附近的尚書府小區晝夜施工,產生巨大噪音污染,周圍居民苦不堪言。

    132、 二年九月,禮部員外郎陳旸上所撰《樂書》二百卷,命禮部尚書何執中看詳,以謂旸欲考定音律,以正中聲,愿送講議司,令知音律者參驗行之。

    133、 起初姜維任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后來隨著蔣琬、董允的去世,姜維資歷逐漸攀升,與費祎同錄尚書事。

    134、 著名文學批評家,著有《中國文學批評》、《中國散文概論》、《春秋三傳考證》、《左傳通論》、《尚書今語》等多部。

    135、 以太常卿杜黃裳為門下侍郎,左金吾衛大軍袁滋為中書侍郎,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鄭珣瑜為吏部尚書,高郢刑部尚書,并罷知政事。

    136、 蔡京的甥婿、尚書左丞、恭謝行宮副使宇文粹中也隨后趕到。

    137、 萊山還著力打造膠東文化長廊、尚書府文化復興工程、膠東文化古鎮等文化綜合體,隨著煙臺城市向東,置業東部已成為一種新時尚。

    138、 冬十月甲午,貶尚書左丞薛邕為連山尉,坐贓也。

    139、 青土湖原名潴野澤、百亭海,潴野澤在《尚書·禹貢》、《水經注》里都有過記載,稱“碧波萬頃,水天一色”。

    140、 頃之,為吏部尚書,衣冠屬望,未及選舉,仍疾,改除散騎常侍、左驍騎將軍,未拜,卒,時年四十五。

    用“尚書”造句 第15組

    141、 其祖父衛瓘,晉惠帝時位至太保,父親衛恒,官至尚書郎,是著名書法家。

    142、 仆于尚書,人地本懸,至于婚宦,不至殊絕。

    143、 李肇曾任尚書左司郎中、翰林學士,唐憲宗元和中為中書舍人。

    144、 于公,相公任禮部尚書以來始終克已奉公虛懷若谷,百里挑一;于私,丞相大人還是相公的恩師,名師高徒也曾是一段佳話美談。

    145、 淄博周村萬家村是明清畢姓兩代尚書府第及明朝吏部尚書萬安之祖籍,從村中留存至今的明清古建筑中,仍能感受到當時的名門望族景象。

    146、 宋淳熙四年(1177),戶部尚書韓彥直來溫任知州,其時河政不修,韓彥直用公私積蓄90余萬銀兩,率幕僚與民工13000多人,開浚環城河23000余丈。

    147、 甚至連驛馬塘報都不敢傳送朝旨公文,尚書省和中都以南的信報交通幾乎被隔絕了。

    148、 在回答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提到“轉變發展方式知易行難”時,*理也引用了“知易行難”,該詞最早出自《尚書·說命中》中“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149、 劉宏撫掌大喜,因令張讓道:“張侯,賜盧尚書一百令紙,上墨十方!”。

    150、 魏文帝即位,領著作郎,除安東將軍、都官尚書,兼七兵、殿中二曹事。

    * 在線查詢尚書造句,用尚書造句,用尚書組詞造句,包含尚書的句子。
    尚書

    關于尚書的詩句

    關于尚書的成語

    其它詞語造句

    相關鏈接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