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造句
用“媽祖”造句 第6組51、 只見媽祖閣背山面海,古木參天,沿崖建筑,巍峨幽深,石獅鎮門,飛檐凌空。
52、 媽祖坐的金鑾,由村里的年輕人前后簇擁抬著,不是四平八穩,而是搖搖蕩蕩。
53、 在龍翔鳳舞、百鳥齊鳴之時,我還可以一拜媽祖,三拜四面觀音佛。
54、 現媽祖宮后有傳為鄭橫戈躍馬時留下的“馬蹄石”。
55、 元大都定都北京之后,媽祖隨著“南糧北調”和“南貨北運”的漕船,乘風破浪來到了海河之濱。
56、 包括*彎島內400多家媽祖宮廟代表、上萬名臺胞在內的兩岸媽祖信眾,同拜天上圣母,共祈兩岸福祉。
57、 宋、元、明、清幾個朝代都對媽祖多次褒封,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各地也紛紛建廟祭祀。
58、 當天,云林縣土庫六房媽會一行奉請兩尊天上圣母神像到來,前往湄洲媽祖祖廟天后宮禮拜媽祖。
59、 各支進香團隊,一臉虔誠,嚴嚴翼翼,恭奉著本宮分靈媽祖,拾級至湄洲天后宮媽祖金身駕前。
60、 又想,北方很多娘娘廟里的“娘娘”,神貌一如莆田媽祖,恐怕并非西王母或觀世音。
61、 康熙皇帝加封媽祖為天后,乾隆皇帝更親臨天后宮觀看酬神活動,并將三岔河口舉行的“娘娘會”改稱為“皇會”。
62、 他說“不要看有些人,臉上看起來像媽祖婆,其實背后是虎姑婆”,民進黨是愛吃裝斯文。
63、 正殿供奉媽祖,進深13米,頂有三層,用琉璃瓦覆頂;東西兩邊各有一廂,供奉注生娘娘、境主公和福德正神。
64、 湄州島位于福建沿海的湄州灣口,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的故鄉、媽祖文化的發祥地,是世界各地媽祖信眾魂牽夢縈、頂禮膜拜的圣地,被譽為“東方麥加”。
65、 “媽祖過海”又稱“走水”,旨在褒揚媽祖繞過萬重黑石礁,并排除艱難險阻的功績。
66、 據中新網報道,8月17日,來自*彎臺中市沙鹿區中正獅子會一行85人,在會長林忠源的率領下,赴湄洲媽祖祖廟參訪進香。
67、 聽柳腔大戲、看村民扭秧歌,買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品嘗地方傳統小吃,金口媽祖民俗文化節還原了400多年前的民俗,讓游客們大開眼界。
68、 翡翠媽祖神像抵臺分靈安奉數千信眾臺中港迎駕。
69、 這間被叫做“祭祀廳”的屋子正中,供奉著媽祖神像,兩旁則掛有龍旗和紅底黑字的“天上圣母”旗。
70、 這里香火很盛,體現了*彎民眾對媽祖的信奉,以及希望社會和平、安定、發展的美好心愿。
71、 據悉,這兩個大木桶是平安米、平安面大堆頭,以紀念今年媽祖誕辰,同時寓意市民游客多福多壽,幸福安康。
72、 彰化市市長率團蒞泉參拜媽祖,天后宮。
73、 據記載,1239年,錢塘江決堤,江水漫到艮山天妃宮時,水勢倒流不前,百姓借勢筑堤,大家都說是神力捍御;寶祜四年(1256年),又得媽祖神助建筑浙江錢塘江堤。
74、 據*彎媒體報道,臺中大甲鎮瀾宮媽祖9天8夜繞境,昨晚近8點抵達云林縣,大批信眾圍在西螺大橋邊迎接媽祖鑾駕,場面壯觀。
75、 林金榜說,早在一九九二年,湄州灣就為方便臺胞前來祭拜媽祖設立了專用客運碼頭,并開放臺胞落地簽證。
76、 如今的“辭沙”祭媽祖大典,活動分為7天和15天,分別進行上供太牢祭品、開燈、頌祝文、主鬯請圣、唱贊、八十八拜、回壇拜愿,最后“辭沙”等程序。
77、 該城以閩臺地區傳統建筑文化為載體,展現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
78、 臺中市大甲鎮瀾宮媽祖昨晚9點入境云林縣西螺鎮,云林縣地方人士爭相扛轎,民眾簇擁。
79、 在廈門地區曾廣泛流傳著中華白海豚與鯊魚搏斗、救出落水漁姑的民間故事,因而中華白海豚又有“媽祖魚”、“鎮港魚”之美稱。
80、 此后媽祖經常顯靈顯圣,護國佑民,救人危難,當地百姓感激她,在湄峰建起祠廟,虔誠供奉。
81、 至今仍在福建流傳的眾多神靈大都是唐末宋元時期被塑造出來的,例如媽祖就是從北宋開始神格化。
82、 “媽祖崇拜”是*彎、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的文化現象,媽祖文化有著美麗的神話色彩,沿海漁民相信媽祖能佑庇漁民們在海上作業。
83、 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媽,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
84、 而*彎臺南赤嵌樓附近有一座大天后宮,正殿供奉湄州媽祖金身,兩側祀千里眼、順風耳二將,旁祀四海龍王、水仙尊王,是護航救難的神祗。
85、 祭拜按照傳統,由主祭人帶領信眾共祭媽祖。
86、 慈云宮主祀神祗為媽祖,配祀神祗為土地公與注生娘娘,慈云宮建筑富麗堂皇,常年香火鼎盛。
87、 因為有些事兒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像是在海上拜媽祖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