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造句
“太尉”的解釋
51、 宰相太尉、狀元御史、巡撫巡按,被西門慶的孔方兄耍得團團轉,爭先恐后為他負弩前驅,幫西門慶撈取更大權勢和更多金錢。
52、 司馬懿自率太尉蔣濟等勒兵出迎天子,駐扎在洛水浮橋。
53、 吾弟言雖有理,然偏聽則暗,兼聽則明,太尉最識軍機,可往問之。
54、 于是敢騎了馬跑到岸邊,一看之下,火冒三丈,特別是水寇中有一員大將,身穿金黃盔甲,手拿三尖兩刃刀,分外顯眼,更是讓高太尉咬牙切齒。
55、 你太尉府的堂皇富麗可是在京都城內出了名的。
56、 靈帝因他素孚物望,屢罷屢召,及升任太尉,就職月余,又復托病乞休,有詔賜假養疴;又逾兩月,仍以衰病告辭,乃再起段為太尉,使玄食大中大夫祿俸,就醫里舍。
57、 高宗即位,追贈太尉,與房玄齡、屈突通并配享太宗廟庭。
58、 再說,到了白虎堂門口,按照常理林沖應該站在門外等候,讓門吏進去通報,待太尉喚自己時才可進入。
59、 志主既有相國太尉、皇親貴戚,又有藩鎮大吏、刺史太守;既有處士名流、真觀洞主,又有郡君夫人、宮娥才女。
60、 主公可一面奏封紹為大將軍、太尉,兼都督冀、青、幽、并四州,封其三子為州牧,以安其心;另一面可抓緊時間整頓軍備,訓練士卒,布置防務,以備大戰。
61、 茲有皇五子趙樞,為人至誠,恪守孝道,除其肅王、檢校太尉之職,以彰其德,欽此!
62、 李太尉意氣自若,面色如常,“哪有什么別的事情,就是叫上媳婦一起來看看干爹你。
63、 裴徵在李斯的帶領下與丞相,太尉,內史,廷尉等位列三公九卿的幾個重臣一起繞過主殿,向掖庭走去。
64、 卻說宿太尉次日早朝入內,見天子在披香殿與百官文武計事,正說江南方臘作耗,占據八州二十五縣,改年建號,如此作反,自霸稱尊,目今早晚兵犯揚州。
65、 丙申,呂文德超授太尉、京湖安撫制置屯田使、夔路策應使兼知鄂州,李庭芝右文殿修撰、樞密都承旨、兩淮安撫制置副使、知揚州。
66、 太尉謀慮深遠,真乃國家之柱石也!孝儒敬服。
67、 太尉楊彪、太鴻臚陳紀、太仆韓融見到趙溫、趙岐、伏完皆是落淚不止,劉協和皇后伏壽陪淚。
68、 呂將軍想請太尉代為說項,從朝廷派些官吏前去輔佐。
69、 后段潁身居太尉,為保全官位,阿附宦官甘為中常侍王甫黨羽。
70、 在關隴集團中,堅決支持王皇后的柳爽已經被迫辭職,剩下一個頑冥不化的太尉長孫無忌,對武則天的封官許愿,軟磨硬泡等手段毫不動搖。
71、 以李農為太宰、領太尉、錄尚書事,封齊王,農諸子皆封為縣公。
72、 于是,張生和這位給一位太尉做偏室的李氏會了面,并在次夜三鼓時分私奔出城,去蘇州開始了新的生活。
73、 崔烈帶著一絲小興奮,但轉念一想,將三公之位拱手相讓未免有些太過不切實際,便笑道:“太尉大人真會開玩笑,這種事情,怎么可能拱手相讓?”。
74、 看看史書上記載的吳楚七國之亂最后的結果,晁錯被殺,叛亂的七個強大諸侯國王部被消滅,強烈反對梁王成為儲君的竇嬰賦閑在家的小官一躍成為當朝太尉。
75、 話說“青面獸”楊志,因失花石綱被高俅高太尉逼迫到了“盤纏使盡”的困難地步,只好將祖傳寶刀插了草標兒,上市去賣。
76、 朝后,趙構就從一些大臣那里得知了消息,有幸和長兄趙恒一起將殿前太尉陳善保一行人等送出了汴京北門。
77、 第五十九回宋江向宿太尉“躬身唱喏”。
78、 大宋宋徽宗年間,國號建中靖國,當時宋都東京有兩大寶物,一為色藝雙絕的名妓李師師,被風流天子徽宗包養,一為足球秘笈寶典《蹴鞠》,是太尉高俅的鎮宅之寶。
79、 司馬太尉善能用兵,臨危制變,多有良謀,捉公孫淵計日而待。
80、 三國時期,魏國的魏明帝去世,繼位的曹芳年僅八歲,朝政由太尉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共同執掌,曹爽是宗親貴胄,飛揚拔扈,怎能讓異姓的司馬氏分享權力。
81、 李昪心意已決,讓李璟擔任諸道兵馬大元帥、判六軍諸衛、守太尉、錄尚書事,向眾大臣挑明了:這就是世子。
82、 可在他想更加飛黃騰達之時,卻頭撞了南山,因行為不端而得罪了掌握政柄的國舅太尉長孫無忌。
83、 太尉又各處查訪,從頭徹尾的事,無一不明白了。
84、 以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傅、北都留守、興圣宮使、判六軍諸衛事李繼岌為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東京留守。
85、 陳姓子孫由發源地向南遷移,始于西晉太尉陳伯,他舉家南遷到今江蘇丹陽縣建立南朝陳,使陳氏家族顯赫一時,遍布長江和粵江之間廣大地區。
86、 漢恒帝時期便擔任過太尉,后來因為因犯顏直諫曾多次左遷,這一點令劉宏很是欣賞,但是這些都不是劉宏看重他的原因。
87、 我不和你磨牙費嘴,劉相國在哪,太尉有令!
88、 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年),匈奴主劉聰遣石勒殲晉軍十余萬人于苦縣寧平城,并俘殺太尉王衍等人。
89、 寧平城?傅熙想了下,上月太尉王衍的十幾萬大軍好像在那里全軍覆滅的,“可是苦縣那里?”。
90、 壯志凌云,藍圖在手,漢武帝一即位就迫不及待地起用了兩位重量級人物:竇嬰為相,田蚡太尉。
91、 張森楷校勘記謂案太尉劉寬碑陰有“右扶風杜陽魏杰”。
92、 次年四月其將石勒殲晉軍十馀萬人於苦縣寧平城(在今河南省鹿邑縣),并俘殺太尉王衍等人。
93、 不過,我倒覺得劉太尉不可能有犯上之意,或許天下妒賢嫉能者多矣,捏造些駭人不實之詞亦是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