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造句
“太守”的解釋
101、 館陶令諸葛原遷新興太守,輅往祖餞之,賓客并會。
102、 美孚石油根本就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組織,所謂世界500強排名,就有了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的味道。
103、 宋弘為大司空,在位五年,因考核上黨太守無所依據而免官。
104、 庶來望能拜胡孔明為師以學治世明理之道,還望太守大人引薦成全,他日學有所成定為大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105、 然朕國事繁忙,至今尚未履諾,昨日雁門太守回報,始畢親率20萬騎兵,號稱30萬大軍,今已兵至雁門,要求朕前赴會盟。
106、 此后,孫策欲取荊州,命周瑜為中戶軍,小川為江夏太守,共同與呂布領軍征伐。
107、 仇人相見分外眼明,李傕兩眼噴火,以刀指定劉漢問道,“賊子劉備!董太守與爾無冤無仇,為何唆使手下將其殺害?”。
108、 徐榮不屑的看了看前面像熱鍋上螞蟻的牛仁強忍著笑意說道“你可是王太守派來的使者?”。
109、 相傳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
110、
111、 該院將“一錢太守”、“二不尚書”等清官故事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鐫刻在“清官墻”上,讓干警們不忘職責操守。
112、 那夏口太守黃祖,老朽昏憒,目不識人,只知道任用親信,中飽私囊。
113、 身為太守,知法犯法,該當何罪?不施仁政,魚肉百姓,欺君誤國,又該當何罪?
114、 秋,虜遣軍襲漣口,東海太守鄭延祉棄西城走,東城猶固守,臺遣冠軍將軍兗州刺史徐玄慶救援,虜引退,延祉伏罪。
115、 時又有漢中陳術,字申伯,亦博學多聞,著《釋部》七篇、《益部耆舊傳》及《志》,位歷三郡太守。
116、 曾子“教子不欺”是誠,“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太守楊震是誠,“孫叔敖斬兩頭蛇”也是誠。
117、 今晚,新編廉政越劇《一錢太守》在杭州劇院舉行了專場演出。
118、 為了打破僵局,獲得少數民族的信任,時任高涼太守的馮寶在父親馮融力促之下,與冼氏俚人首領之女聯婚。
119、 961)好詩文翰墨,歙州太守把龍尾硯獻給國主李璟,同時推薦了鑿硯高手李少微。
120、 魏,桂陽太守江夏張遼,字叔高,去鄢陵,家居,買田,田中有大樹,十余圍,枝葉扶疏,蓋地數畝,不生谷。
121、 1月17日,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劇院,中國著名丑行表演藝術家孔新垣先生(左二)同《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的主要演員合影留念。
122、 年十二,為太守劉護所召,使居幕下,署名門下孝子,香得博覽經典,殫精道術,京師稱為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123、 什么都不知道才好呢!現在大部分還是不愿走,安土重遷嘛,誰都不愿舍棄祖業,而且上黨由太守龐淳坐鎮,尚有五千兵馬。
124、 聽了這消息,穆九狂覺得玉州府的太守應該還不錯,知道趕快派人來。
125、 《周易》十五卷吳郁林太守陸績注。
126、 24、斷頭將軍(巴郡太守嚴顏):形容壯士英勇不屈,寧死不降。
127、 杜周的兩個兒子杜延壽、杜延考“夾河為郡守”,一個做著黃河南岸的河南郡太守,一個做著黃河北岸的河內郡太守,都跟他們的父親杜周一樣為人酷刻。
128、 先是安定太守孫俊受取狼藉,屬國都尉李翕、督軍御史張稟多殺降羌,涼州刺史郭閎、漢陽太守趙熹并老弱不任職,而皆倚恃*貴,不遵法度。
129、 孫權統事,辟為奏曹掾,以直道見憚,出為郁林太守,加偏將軍,給兵二千人。
130、 “裴君在太守任上的時候,看到“李君碑”被大水沖垮,對其進行了重新修整,于本初元年再次將其立起來。
131、 遇赦歸,五原太守設宴餞別,邕不為禮。
132、 中山平,拜幽州刺史,豪奢放逸,左遷上谷太守。
133、 東漢初期,錫光、任延分別任交趾、九真太守,教其民耕稼,制衣冠履,設媒娉,立學校。
134、 刺史、太守,貨賂為官,割剝百姓,以致離叛。
135、 東郡太守是彭懷叔父,怎會秉公而斷?
136、 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37、 太始四年十月乙酉朔甲辰,丞相以請詔逮捕大逆無道故豫章縣丞沈武,移郡太守,郡太守遣吏逐捕。
138、 錢清鎮,因東漢“一錢太守”劉寵的清廉而得美名。
139、 湛深恨焉,言于彭城王義康,出為永嘉太守。
140、 揚州刺史劉馥、汝南太守都亭侯李通引大軍五萬余人押送糧草八十余萬石來到襄陽,曹軍士氣大振,會中原麥大熟,曹操宴請文武眾臣以示慶祝。
141、 云太守恩威并重,方為盟主首選!
142、 桂陽太守趙范親自迎戰,并安排接應,企圖前后夾攻取勝。
143、 蜀漢將領,曾為關羽主簿,先后任職,宜都郡太守,丞相參軍,廣武都督,陰平郡太守。
144、 褚貢任南陽太守多年,宦囊頗豐,雖然他不太瞧得起劉欣,卻也不愿過分得罪他。
145、 前新除吳郡太守興宗,前居選曹,多不平允,鴻渥含宥,恕其不閑,改任大都,寵均阿輔,仍苦請益州,雅違成命。
146、 馮弘第五子馮業乘船從高麗南下來到廣東,投奔南朝劉宋文帝,留居新會,被封為新會太守,馮業成為嶺南馮氏開基始祖。
147、 不知怎么陰差陽錯,卻被“上頭”“喬太守亂點鴛鴦譜”似地,放在了配合****席“國事訪問”的“中西工商峰會”上。
148、 除了人們熟悉的“半鴨知縣”于成龍、“一錢太守”劉寵、“三湯巡撫”湯斌、“四知先生”楊震外,筆者又整理了一些,以饗讀者。
149、 說罷,當即束裝就道,直抵朝歌,先謁河內太守馬棱,棱嘆息道:“君系儒生,應在朝就職,參贊謀猶,為何奉使到此?”。
150、 志主既有相國太尉、皇親貴戚,又有藩鎮大吏、刺史太守;既有處士名流、真觀洞主,又有郡君夫人、宮娥才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