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造句
“外資”的解釋
101、 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和開放搞活方針的貫徹,外資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之一。
102、 在申報過程中,學校整合校內外資源,為媒介與女性研究中心的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為教席項目的實施奠定了基礎。
103、 本文將理論與現實相結合,通過實證分析得出:科技興貿戰略對于中國的商品貿易、技術貿易、服務貿易和引進外資等方面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104、 此舉更普遍的意義在于,它說明印度政府終于認真對待吸引外資的問題了。之前幾年,對于要不要允許外資在一些行業擴大投資,印度政府一直持敷衍搪塞的態度。
105、 人們看到,一批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資企業脫穎而出,一批批具有先進經營思想的廠長經理隊伍由此逐步壯大。
106、 吸收外資是我們貿易活動中的重要部分.
107、 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是濱海新區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是濱海新區轉變外資增長方式的重要抓手。
108、 汕頭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吸引外資投資.濃厚的文化底蘊.
109、 上海采取可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來吸引外資.
110、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我國零售企業在面對外資零售巨頭的沖擊顯得勢單力薄。
111、 小吳在本市一家外資企業銷售部門任職.
112、 預算外資金屬于非稅收入,過去歸政府及事業單位自收自支,存在很多問題。
113、 嚴格財經紀律,規范和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
114、 預算外資助的這種傾斜甚至更極端.
115、 新趨向下,外資對房地產項目標選擇和投資剖析評價思緒也會響應改動。
116、 對內外資企業分別適用不同所得稅法,已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117、 日清電子是象嶼保稅區內的一家外資加工貿易企業,主要從事閃光燈的生產和加工。
118、 據了解,外資商業企業越來越多地以獨資企業的形式進入.
119、 作為賣家并且已經是外資企業的東亞銀行,是一家與中國業務交往甚密的香港企業。
120、 外資企業從法律意義上講與英資企業享有同等待遇。
121、 安凱電纜系從事電信等相關業務,并在中國迅速壯大的一家外資公司。
122、 外資銀行使用的結售匯人民幣專用憑證的格式附后。
123、 而商務部已在上周一表示,將大幅精簡中國企業并購外資的審批流程。
124、 投資于海外資源開采業,在智力與技術資源密集的國家投資建立研發機構或技術含量高的中小企業,將是我國今后對外投資的重點領域。
125、 首先,外資保險公司的進入,加強了保險市場競爭程度,導致保險企業保費利潤率的迅速下滑。
126、 但發展中國家世界范圍內展開的吸引外資的稅收優惠政策的競爭,亦帶來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
127、 第八十五條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使用土地的,適用本法;法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128、 發展泛珠三角經濟區對于提升整個區域國際競爭力有重要戰略意義,積極參與泛珠合作對廣西利用外資有促進作用。
129、 按照當前的水平,歐元區危機對印度幾乎沒有影響,但歐洲是印度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和外資來源。
130、 從2007年1月1號開始,土地使用稅將適用于所有之前不用交納該項稅款的外資企業。
131、 最糟的狀況包括外資逃離美元及美國公債,推使收益率走升,導致經濟脫離復蘇的正軌.
132、 對在華外資銀行進行法律規制,是我國金融法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國家宏觀調控法的組成部分。
133、 最終,根據前面模型的分析結果及江蘇省的綜合情況,提出了一些相應的外資政策和環境保護建議。
134、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加入WTO,對外開放程度的日益擴大,外資保險公司紛紛進入意外險市場。
135、 在中國,個別外資企業抱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在有利于中國競爭對手的招標過程中,他們在大宗政府采購合同上競爭不過。
136、 高新技術產業、基礎設施和服務業吸收外資明顯增加.
137、 部分人士補充說,他們預期還會有官方認可的網站的“白名單”出臺,其中的企業可能被外資視為更安全的投資目標。
138、 在這樣一個框架下,我們在引進消化吸收的過程中,通過吸收外資促進了中國技術水平的提高。
139、 而一些重要的提案,包括那些要求整合零碎的稅務系統以及允許外資進入零售業的提案,本來就拖得夠久了,現在看起來更是遙遙無期了。
140、 近年來,我國政府積極引進外資,改變以國家為單一投資主體的投資體制,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141、 本組織已從其自有資源中撥款近40萬美元,以提供近期緊急農業投入物,直到獲得額外資金。
142、 在其他行業風險增大并且市場疲軟的情況下,資本市場的趨利性迫使國外資本、國家資本、民營資本激烈角逐中國水務市場。
143、 根據政府統計,所有在華外資企業中,僅有約四分之一加入了中華全國總工會。
144、 “超國民待遇合法合理論”于法無據,于理相悖,要想吸引高質量的外資,必須依靠良好的投資法律環境。
145、 第十八條利用外資項目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
146、 中外企業所得稅兩稅合一已是大勢所趨,在兩稅合一過程中,如何使內資企業所得稅向外資企業所得稅逐漸靠攏,并使會計與稅法相協調是值得研究的重要問題。
147、 第六章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出關于外資戰略調整及稅制、會計制度政策的幾點建議.
148、 從1979年開始,我國農業領域引進外資逐步增加.
149、 我到新加坡去,了解他們利用外資的一些情況.
150、 隨著制度的變革,內資股市場與外資股市場的情況不斷變化,價格差異卻一直存在,甚至有價差增大的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