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造句
“外國”的解釋
101、 這篇外國人的游記,不過是他在中國見聞的東鱗西爪。
102、 然而大部分的外國人,甚至這里的長期居民對此都只是管中窺豹。
103、
104、 望著高聳云間的廣州電視塔,很多外國人都為中國的科技實力嘆為觀止,漬漬稱奇。
105、 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不能生搬硬套,必須結合本國的實際情況。
106、 媽媽的剪紙,既形象生動,又含意深刻,許多外國人爭相購買,稱其為巧奪天工。
107、 香港集中了四面八方的物品,有來自英國的、中國的、印度的、美國的、韓國的,還有來自*彎的,難怪這里是購物天堂,加之這里交通四通八達,更是讓外國友人親睞。
108、 星期1、,一個聯邦法院正式對小詹姆斯?豐德倫提起刑事起訴,指控他明知故犯地陰謀將機密情報傳遞給一個外國特務。
109、 他被槍斃了,罪名是里通外國。
110、 至于象上文提到的外國租界對濫設的交易所提供便利,成為投機事業庇護所,客觀上助長交易所投機熱迅速升溫的做法,則與助紂為虐有何二樣?
111、 散居世界各國的華僑,雖然不少已入外國籍,但其對祖國的忠誠仍是自不待言的。
112、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熟讀詩經,只為泡妞。學習語文,為寫情書。學習數學,約定時間。學習英語,泡外國妞。豪言壯語猶在,可是仍然單身。光棍節到了,忘記你的**理想,現實點,只要不流鼻涕的就行!
113、 只有把國家經濟建設起來,做到富國強民,才不會受外國欺負。
114、 學習外國長處要考慮國情,生吞活剝地套用是不行的。
115、 外國的技術,我們可以采取“拿來主義”,他山之石。
116、 向外國學習,全學些皮毛,這無異于買櫝還珠。
117、 對古代和外國的文化,必須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能不加區別的兼收并蓄。
118、 中國人民決不能忍受外國列強的欺侮。
119、 不考慮自己的國情,照搬外國的做法,削足適履,一定會失敗。
120、 當時的中國被外國侵華著整的四分五裂的。
121、 根據波蘭政府的官方數字,去年對波蘭的外國直接投資,法國與德國遙遙領先其他國家。
122、 在中國近代史上,清政府腐敗無能,與外國侵略者簽訂了一個又一個割地求和、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123、 許多外國專家參觀了我國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上海楊浦大橋后,都贊嘆不已。
124、 他對外國文化懷有濃厚的興趣,經常博覽群書以尋找有用的信息。
125、 方式,宜人的氣候,使得外國人才近悅遠來。
126、 學校來幾個外國友人,有什么大驚小怪,他們是來我校參觀學習的,和我們去他們國家一模一樣。
127、 男孩們為了兩枚外國郵票吵得不可開交。
128、 雖然此種交易并不對外國人開放,但是他們卻躍躍欲試。
129、 實踐能力先天性不足,中國人在創新方面輸給外國人,也就不足為奇了。
130、 學習外國經驗,不能邯鄲學步,連我們自己成功的經驗都丟了。
131、 一個初學中國話的外國人,想要聽懂中國各地方的南腔北調,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32、 那個坐在餐桌上的外國人,是腰纏萬貫的商人,你不妨去跟他談談,看能否做些生意。
133、 世界各國的報紙經常刊登訪問過中國的外國人所寫的報道,介紹中國人如何彬彬有禮、助人為樂。
134、 當時,本地員工與外國人接觸的機會還不多,而且外國同事一般在杜邦工作的時間比較長,經驗相對豐富,所以本地同事與他們相處的時候,有時難免顯得戰戰兢兢。
135、 小時候,我以為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中國和外國。
136、 現在有些新詩人對語言沒有敏感,寫不出好詩,從外國詩、從文言文里去剽竊,仍然畫虎不成,自然很少有值得一看的了。
137、 現在新詩人似乎對語言就沒有敏感,只能從外國詩、從文言文里去剽竊,并且畫虎不成,自然很少有值得一看的了。
138、 現在某些新詩人似乎對語言就沒有敏感,只能從外國詩、從文言文里去剽竊,并且畫虎不成,自然很少有值得一看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