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造句
“唐太宗”的解釋
51、李世民即位唐太宗以后,大唐帝國的繁榮昌盛使他以大國的氣勢能夠從容自如地兼收并蓄,海納百川。
52、唐太宗以自己勤勉政事為例,告誡“生于富貴,長自深宮”的皇屬克制自己,珍惜財物,不可奢侈,每穿一件衣服、吃一頓飯,都不要忘記蠶婦農夫的辛勤。
53、周文博這才想起來,這篇《沁園春雪》是大大有名的反詩,下闋表達了對秦始皇、漢武帝、魏武帝、隋文帝、唐太宗的鄙視,然后抒發了“還看今朝”。
54、是描寫瓦崗寨英雄秦瓊,羅成,程咬金等反隋的故事,中間穿插了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慶等英雄人物的故事,到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成為唐太宗為止。
55、唐太宗誠心恭奉靈性明師唐玄奘而造就。
56、
57、唐史官吳兢在總結開貞觀盛世的一代名主唐太宗治國安邦經驗的《貞觀政要》中引用古語“小人之幸,君子之不不幸”、“一歲再赦,善人喑啞”。
58、在這件事上他的選擇是對的,唐太宗為了嘉獎他,封他萬戶侯,黃金萬兩。
59、手工業生產技術,但據敦煌文書的記載來看,吐蕃人把這些視作唐朝畏懼吐蕃兵威前來乞和的貢物,由此也能看出唐太宗曾用女人、財物換和平是不爭的事實。
60、天下終究是天下人的天下,殺兄害弟欺父的唐太宗總結的更徹底‘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
61、后來經過科舉考試后一舉成名,被唐太宗李世明看中,授予他一個不小的官職,而且還要把文成公主下嫁給他,但是他堅決不肯答應。
62、常何倒也誠實,當唐太宗問起這件事時,他坦陳非其所能,全由門客馬周起草。
63、后來有一次唐太宗吃塊美味的香瓜,忽然憶起杜如晦,愴然淚下,遣人以所食之半奠于這位文臣的靈牌前,不時送御饌(zhuan,四聲)祭奠。
64、在此之后,越來越大的巨大驚喜更是讓蕭風逐漸變得麻木,傳說中的畫圣吳道子的精致畫作、傳說已經陪葬唐太宗昭陵的王羲之蘭亭序,……,等等。
65、《貞觀政要》、《魏鄭公諫錄》兩部歷史文獻,大量記載了唐太宗與魏征等人有關進諫的嘉言善行,向后人展示了一代君臣苦心求治的風范。
66、生性固執的縣令郿道九卻不肯以野鵝充作天鵝,唐太宗喬裝算命先生,欲向其道明心事,卻被打了一巴掌。
67、唐太宗覺得魏徵說得入情入理,便轉怒為喜,不但沒有對皇甫德參治罪,還把他提升為監察御史。
68、這則故事相當著名,常被引用證明唐太宗“親賢人遠小人”。
69、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愛女高陽公主大婚,嫁與房遺愛,怎料房遺愛卻心有所屬對自己明媒正娶的妻子不聞不問,一心照顧自己心愛的女子。
70、唐太宗心知天命難違,只得作罷,但此后防范甚嚴。
71、唐太宗勵精圖治、納諫如流,逐漸恢復唐朝的國力。
72、玄奘是偃師市緱氏鎮陳河村人,13歲在洛陽凈土寺出家,為了取得真經統一中國本土異見紛出的各家經論,貞觀元年玄奘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準。
73、唐太宗要的是讓宰相從繁雜的日常事務中解脫出來,以發現和提拔人才為第一要務,難怪貞觀時代號稱人才的黃金時代,濟濟多士,得人之盛。
74、唐朝貞觀年間,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勵精圖治,為政精明,整個大唐四海升平,國富民強,一時間修仙求佛也達到了頂盛。
75、一老龍死后陰魂不散,鬧得唐太宗六神不安。
76、於是它陰魂不散,天天到皇宮里來鬧,鬧得唐太宗六神不安。
77、二世只能聞喜不能聞憂而憂患驟至;唐太宗聞過則改則盛世太平。
78、唐太宗頗能以誠待人,他對曹操的詭詐欺人作風深為卑視。
79、這個諍臣說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而裴矩的本事就在于,他向唐太宗直諫就能為其所接受,切中時弊,一語中的,并不光是臉紅脖子粗就能做到的,這是要有膽有識有才的。
80、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后,勵精圖治,納諫如流,使得唐朝國運蒸蒸日上,唐太宗更是成為一代有為之君。
81、而皇帝唐太宗死了則不同,是閻羅殿的大管家崔判官親自跑來接的!只見他跪拜路旁,口稱:“陛下,赦臣失誤遠迎之罪!”。
82、李泰是如此傷了自己父親的心,然而唐太宗卻仍舍不得對自己的愛子如何責備,依然對這只青雀掛念不已。
83、你可知唐太宗說過一句話,叫做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你可知這是什么意思?
84、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內兄,文德順圣皇后的哥哥。
85、不過,就才能而論,他在謀臣猛將、良宰賢相中絕對算不上突出,但從與唐太宗的關系看,卻是太宗的腹心。
86、由于魏徵能夠犯顏直諫,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際,他也敢面折廷爭,從不退讓,所以,唐太宗有時對他也會產生敬畏之心。
87、如魏征碑為唐太宗撰書;李勛碑為高宗撰書,更足以說明他們所受的寵榮。
88、后人稱道的“貞觀之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唐太宗具有“安不忘危、治不忘亂”的憂患意識。
89、唐太宗登上北山后,看見狹谷中塵土飛楊,知是長孫無忌率部已進入指定地點,當即命令鼓角齊鳴。
90、唐開元年間陳飄器所著《本草驗遺》;唐太宗時期藥物學家李詢所著的《海藥本草》稱蘆薈“主治小兒諸疳熱”。
91、唐太宗以為是訕謗,大怒,欲治皇甫德參訕謗之罪。
92、此時,長安兵力不過數萬,剛剛即位的唐太宗李世民被迫設疑兵之計,親率高士廉、房玄齡等6騎在渭水隔河與頡利可汗對話,怒斥頡利、突利二可汗背約。
93、唐太宗,創造了‘從諫如流,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貞觀盛世。
94、知人善任、豁達大度、高瞻遠矚、明斷果決,自唐太宗以后,中國歷朝帝皇沒有幾個能及得上。
95、不過,一位法號法琳的游僧曾當面指責唐太宗說:皇室的李家本是鮮卑胡種,你是改了姓的。
96、14、《大唐西域記》,簡稱《西域記》,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門人辯機奉唐太宗之敕令筆受編集而成。
97、最后唐太宗承認自己是因為對李泰的私愛而忘公了,然而事后對這只青雀的寵愛依然是該怎么來還是怎么來,大臣們也無可奈何。
98、古代最佳“進諫納諫”的樣板,大約非唐太宗和魏徵莫屬了,兩人君圣臣賢,受到古今輿論的一致稱贊。
99、這個法琳不愧為高僧,他明知念觀音救不了自己,便偷換概念,將觀音轉化為唐太宗,雖不念觀音,卻“不念亦念”,既脫了身,又保住了顏面。
100、唐太宗冊贈司徒、并州都督,給班劍、羽葆、鼓吹,陪葬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