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詩造句
“吟詩”的解釋
101、村中數不清的小弄狹巷,猶如葉子的枝蔓,清新可愛,猶如一位捻須吟詩的老人,氣質清矍。
102、單說風流鬼生的秉性聰明,人才瀟灑,也能吟詩,也能作賦,雖不能七步成章,亦不至抓耳撓腮,且是風流惆說不拘小節,因此四海有名。
103、10位小朋友頭戴柳條帽,在福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卞美珍老師的帶領下,一起吟詩、學習福州民俗、體驗農事活動,過了一個別樣的清明節。
104、哀家生至樂戶人家,從小只會背些兒小曲詞調,哪像你,自小長在大戶之家,可以賦閑之余,吟詩作樂……
105、而那些左遷謫戍之人一瞥這比自己境遇還悲慘的荒涼之地,死的心都有,更沒有了吟詩作對的情懷了。
106、兩年了,易友也紛紛成熟了,從“架鍋燒水”到“吟詩作對”,小編每天都被易友的智慧所折服,“無跟貼,不新聞”同樣是每日輕松一刻所堅持的態度。
107、正值2008中國宜賓酒圣節,昨日下午,宜賓市10多名詩歌愛好者齊聚宜賓著名景點流杯池“流觴曲水”處舉行吟詩會。
108、所以在百來號游吟詩人追趕西斯離去之后,維安村的村長便顫抖著派人奔向普基米爾城,向圓桌會報告這可怕的事情。
109、這事情卻是做得,京城的公子哥,小的也見過,大都是目高于頂,自以為了不起起的樣子,喜歡舞文弄墨,吟詩作對,而且極好攀比,出手相當闊綽。
110、十一二歲的時候,熟讀唐詩宋詞,通曉聲律、韻律,吟詩作對,從容自如。
111、據劉銘傳的后人說,“公晚歲解組歸田,養疴山中,以吟詩自適,遺詩尚數百首”。
112、小茉莉回腸蕩氣講完這一段化蝶傳說,蝶仙忍不住淚灑衣襟,她自幼酷愛神話故事,也喜歡吟詩作賦,小茉莉講述的另類化蝶,令她動容。
113、不會吟詩強作詩的勁頭,尋字找詞湊句也不為過。
114、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都仰慕這里的秀麗風光而來寓居,吟詩作畫,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更留下了“買田陽羨吾將老,從初只為溪山好”的詩句。
115、頃者出版在即,來函索題,吟詩四章,志我欣仰。
116、以前玄宗皇帝下圍棋,賭樗蒲,吟詩做賦,唱歌跳舞,飲酒做樂。
117、而這里更出名的更是流落風塵女子還有吟詩作畫,**倜儻的文人墨客和仙俠,相對于這里實在是沒什么好去評論的。
118、而後,聞名而至的諸多文人曾效法趙公,大醉吟詩,終了,只是如東施效顰,寫不出趙公那般甚美的文字來。
119、白門娟娟靜美;跌宕風流,能度曲,善畫蘭,相知拈韻,能吟詩,然滑易不能竟學。
120、重生青樓,吟詩作對,書法弈棋,彈琴說愛,歌舞升平。
121、黃昏薄暮,應該是充滿詩情畫意的時候,或約情人一起散步,或與三五好友對酒吟詩。
122、一路上胡飛大呼小叫,一會暢言高歌,一會吟詩作對,一會揚言要滅羽化全門,讓眾人一陣唏噓,心想這是哪里出來的家伙,真是膽大包天。
123、我除了忙些農活,就是畫畫、寫字、吟詩、刻章,饑不果腹還是想買些最便宜的宣紙畫畫寫字。
124、澄江如練,倘使杜陵猶在,舊地重游,夜醉曉行,吟詩把酒。
125、“論經談道頻揮麈,舞墨吟詩共放情”,就是對他內外兼修主張的由衷贊許。
126、塵多海情不自禁,化用劍靈煙在千山萬壑時所吟詩句,幽幽道,“達命安如天上月,曇華一夢籠煙水。
127、在公主的畫舫上,他們說要猜枚,輸的人必須吟詩一首,我當時神智不清,稀里糊涂的答應了。
128、不過,來此都是饕餮食客,再也不見吟詩作賦、填詞對聯的文人騷客了,如此繁華之地,少了這些儒雅風流的人,不免多了些酒池肉林的庸俗之氣。
129、后兩類人基本上都是古時的文人,吟詩作文是基本功力,寫一手好字也是必修功課,游山玩水后留個詩啊寫個文啊題個字啊,那是常事。
130、婁妃為上饒人,博學多才,善詩文、工書法,是明朝有名的女詩人、書法家,她在此吟詩寫字,留下很多佳作。
131、時旭初先生生病在床,我一問就成,以后他做了館長,公余之暇,也是吟詩作畫。
132、是不是那酸儒們吟詩作賦,皮里陽秋啊?
133、樓型如瓶,樓中大堂引耶羅湖水,囿養數十尾銀魚,池邊還種有君子蘭數盆,自然也極大地滿足了文人墨客來自吟詩作對,把酒鼓琴的興致。
134、閑暇之余,他的書畫室組織當地農民吟詩畫畫,揮毫走筆,互磋技藝,怡神養性,形成健康的社會文化氛圍。
135、你整日里品竹調弦、吟詩作畫,就是做不了好都監。
136、誒!這詩耐人尋味!沒錯了,這右邊吟詩的男子準時韓星杰,果真是做了鄰居,那就一切走到計劃之中了。
137、新華網青島2月8日電(記者劉寶森)“悅目賞心,神州昌盛山花福;吟詩作對,歲序更新景物華”……。
138、“論經談道頻揮麈,舞墨吟詩共放情”,就是對他內外兼修主張的贊許。
139、湖南省文史館為宣傳張家界的大美,向詩詞書法借力,請館內外詩人書家吟詩揮翰,共襄盛舉。
140、東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時有當世才子謝安、孫綽、王羲之等四十一人于蘭亭曲水流觴,吟詩作賦,觴至則詩成,共錄詩三十七首,成《蘭亭詩集》。
141、下面我出題了,考考大家即景生情,對仗吟詩的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