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古籍造句

    “古籍”的解釋

    古籍[gǔ jí] 古籍 古籍,是指未采用現代印刷技術印制的書籍。圖書在古代稱作典籍,也叫文獻,兼有文書、檔案、書籍三重意義。隨著時間的進展,將記事類文件加以編排,供人閱讀,并達到傳播知識經驗的目的,便形成了一部圖書,圖書的內容日益增多,載體趨向多元,制作技術不斷改進,為了方便閱讀,產生了“簡冊”、“卷軸”、“冊頁”、“線裝書”等不同的裝幀樣式。 (概述圖片來源)
    用“古籍”造句 第11組

    101、于是,劉亦凡便開始了深居淺出,除了會去古籍館,幾近失蹤。

    102、此外還有商務的《百衲本二十四史》、《續古逸叢書》等古籍

    103、博古齋的一套線裝古籍“百衲本二十四史”以18萬元的高價被讀者購走,創造了上海書展零售的單筆交易最高紀錄。

    104、其中是不少已經失傳的古籍,或者未經乾隆制《四庫全書》整理、竄改的孤本。

    105、古籍材料從甲骨、石頭、竹木、綿帛到后來的紙張,其裝訂形式也從卷軸裝、旋風裝、梵夾裝、蝴蝶裝、包背裝而至后來普遍流行的線裝。

    106、古籍《尚書·堯典》記,“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

    107、截至到2005年,中國國家圖書館的藏書容量達2500多萬冊,其中價值連城的古籍善本就有200余萬冊,著名的《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等舉不勝舉。

    108、民國時期大文人里,魯迅、鄭振鐸也是古籍大藏家,1933年兩人曾一南一北,合作編印了《北平箋譜》。

    109、寺內共藏有古籍經書2萬8千多冊,其中657冊極其珍貴的“血經”與“陶塔”、“雕版”并稱為涌泉寺“三寶”。

    110、除了經常參加各大公司的拍賣會,比如上海嘉泰、北京海王村每年春秋兩季的文玩古籍善本拍賣專場,還要經常跑跑文廟、豫園等地攤去淘寶。

    用“古籍”造句 第12組

    111、除了相關的古籍如《后漢書》、《論衡》、《五雜組》等記述之外,考古發現,秦之前文物中的獬豸都是一角羊的造型,牛形獬豸則出現在東漢之后。

    112、據介紹,此書為“崇蘭館”收藏日式裝幀形式的原托裱工古籍,面封為日本皮紙,但大致保存完好,品相上乘,只是散見蟲蛀和局部殘損。

    113、在應試教育環境下,孫建坤已經做到了“從吾所好”,熟讀古籍,并受到多名教授一致認可。

    114、其館藏目前已達到八萬余冊,分列為古籍文獻、民國文獻、地方文獻、現代文獻四大類。

    115、原來他是一家外企的出納,修道之事只是一點愛好,他從家傳的一本古籍里得知了些風水秘術,由于人很熱心,經常幫人看風水,選陰宅。

    116、今后,這里將陸續展出珍貴藏品,包括碑刻、鐘架、古籍、陳設等。

    117、而對異本的研究,將為我國“寫本學”的開創提供大批新鮮資料,打破我國古籍研究“版本學”一統天下的局面,甚至對古代學術源流的研究提供新的進路。

    118、自古迄今,多少英雄豪杰都栽在了金錢上,曹端能信守諾言嗎?不必再打開古籍照錄瑣事,只要看看曹端的后事就一清二楚。

    119、古代做印譜比普通古籍難許多,古籍只要刻好版就可以大量印刷,但印譜刻版后還要把印章一個個打上去,有些還要拓邊款,工程量很大,只得“限量發行”。

    120、“以前都是線裝木刻的雕版,1921年開始輯印《四部備要》,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用現代排版技術排出來的古籍

    用“古籍”造句 第13組

    121、清代古籍所占比例比較大,如第160號拍賣品是清康熙時期著名大才子納蘭性德通志堂刊印的宋朝人林希逸所撰《鬳齋考工記解》。

    122、以此為契機,四川大學古籍整理所與上海古籍出版社簽訂了出版《宋會要輯稿》的協議。

    123、對此《史記》、《國語·越語》、《越絕書》、《吳越春秋》雖無明確記載,但從其他古籍中卻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和有益的線索。

    124、關于成立古籍整理出版小組一事,前承慨允參加,至深感荷。

    125、桃花片瓣飛,青竹楊木前,一位俊秀少年,為了改變自身的命運,囊螢映雪閱盡萬千古籍,孜孜不倦參破大道三千……

    126、打開這些本子,筆者看到了三色筆抄寫的古籍

    127、他極目遠眺之時,為殷秘書手勢所牽動,記起了任四弟談過籌建民族宮時他作為滿族的一員,曾向這里捐獻了一批極為珍貴的古籍,其中一些還是海內的孤本。

    128、《王觀堂先生挽詞并序》,《寒柳堂集》中《寅恪先生詩存》第6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29、是一本古籍,賣到書鋪之中能值不少錢。

    130、200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劉明生讀到了一本記載萬安人物的古籍,覺得很寶貴,一個編寫萬安人物志的大膽想法頓時在他腦海里萌生。

    用“古籍”造句 第14組

    131、為了檢閱方便,古籍的“書根”即下端的切口部分,往往寫有書名、卷次和冊數。

    132、河南省通志館所藏古籍8000冊被敵掠走。

    133、世界著名的古代大型綜合性叢書,是清代乾隆年簡編的《四庫全書》,收編古籍達三干四百六十一種,其中有不少罕見的舊刻和舊鈔本。

    134、在經營當中,高波不斷地查閱各種古籍資料,追溯海南黃花梨、海南沉香、海南降真香等文玩歷史故事,愈發被海南黃花梨等文玩的文化內涵所吸引。

    135、正月初四、初五、初六,在博物館國韻學堂小教室,未成年人觀眾將會體驗到“古籍制作”——學習古代書籍的蝴蝶裝、包背裝、線裝的裝訂技法。

    136、上自三皇五帝,春秋戰國,下至陳勝吳廣,楚漢相爭,那堆積如山的古籍,足夠他白首窮經,研究到老,到死的。

    137、圖書館有8萬冊藏書,百衲本《廿四史》、《九通全書》、《續藏經》、《四部叢刊》等許多珍貴古籍均是捐獻而來。

    138、他勤于讀書,購有大量的古籍珍本,其中有半堵墻高的二十四史,有各種兵法,有影印的藏經碑銘,有康熙字典、辭源等工具書籍。

    139、為充分保留古籍書原有的特色,何老在抄寫中文字字形、句讀、雙行夾批、眉批時,均注意與原版本雷同。

    140、這一年號取自中國古籍《易經》“圣人南面聽天下,向明而治”,隨著皇權的確立,國家神道被前所未有的強化。

    用“古籍”造句 第15組

    141、近年這類古籍的標點重排本日漸流行,但質量卻高下有別。

    142、《四部備要》是中華書局輯印的另一部著名叢書,分5集,收書336種,大部分是古籍中極為重要的著作,所據多為清代學者整理過的本子,用仿宋鉛字排印。

    143、然而讓人不解的是,在其他很多古代文獻中也都有對鵬鳥的記載,甚至不少古籍中以確鑿不移的筆調稱鵬鳥的確存在,但并不是像傳說中那般大到幾千里。

    144、精致之美,懷緬了古書歷經百年遞嬗的艱難歷史;韋力對十本珍藏古籍內容、版本遞傳、背后故事的解說,配以大量精美的古書照片,內容嚴謹詳實而雅趣盎然。

    145、搴芳、翊贊、剴切、哂納,顢頇、藜藿,這些冰凍在古籍中的漢字驟然活躍起來,像新潮熱詞一樣被網友追捧。

    146、芝麻,也稱脂麻、胡庇,原產于我國,古籍中稱麻、苴、油麻等,其所產油也稱香油,大約于唐代時開始生產。

    147、,多么柔情的一句話,游移在古籍史冊中,艷稱千古。

    148、其實李云中想的沒錯,洪秀全生于耕讀世家,7歲起在村中書塾上學,熟讀四書五經及其它一些古籍

    149、因此,不僅是《四部叢刊》,即便歷數晚清以來輯印古籍善本的種種叢書,能如《中華再造善本》這樣選錄之富、影印之精、學術價值之高者,還未曾見過。

    150、活動主辦方還用國家級非遺產品——富陽元書紙,特別印制了中國第一本元書紙古籍線裝彩印的兩岸書畫作品集。

    * 在線查詢古籍造句,用古籍造句,用古籍組詞造句,包含古籍的句子。
    古籍

    關于古籍的詩句

    關于古籍的成語

    其它詞語造句

    相關鏈接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