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造句
“功名”的解釋
201、休煩惱,勸君更盡一杯酒,人生會少,自古富貴功名有定分。
202、畢竟,雕欄玉砌,肥馬輕裘,功名利祿,浮生若寄,都擋不住如梭歲月,雨打風吹去了。
203、
204、啟先生學富五車,功名蓋世,書法只是他成就中的一小部分,但對那些以字為生的人,啟先生從來都給予了仁慈的寬容。
205、功勞,卻一直深居淺出,行事低調,不被功名所累。
206、“功名后人口”,我不乏良知、自信和自省———寵辱無驚。
207、在年終評功授獎的時候,六中隊有一個三等功名額。
208、塵間世種種,最終勢必成空,功名利祿,繁花似錦,原不過是浮眼煙云,曇花一現。
209、你呀,平時待在家,要好好念書,別沒事就往外瞎跑;將來考取了功名,做了官,不愁沒有大房子住。
210、腦中想著進退留轉,眼里盯著功名利祿,就容易翻船落馬。
211、如此這般,“天子呼來不上船”、“視功名為糞土”、“戲萬乘若僚友”,崖岸自高意氣自雄,也就必然成為一種甚值羨慕的境界。
212、自非采納群謀,詢于芻蕘,虛己受人,恆若不足,則功名不成,勛績莫著。
213、杜正藏3歲學《詩》,5歲得《易》,到了10歲被人稱為“一品白衫”,18歲高中秀才(隋制為最高功名。
214、長期處于卑賤的地位和貧困的處境,還憤世疾俗,厭惡功名利祿,自稱與世無爭,簡直可笑又可憐。
215、噫嘻!但此一死,不僅給全軍以偉大利益,而且將來也是軍人之一大龜鑒,功名將永垂竹帛而不朽,可謂雖死猶榮。
216、不料后聽同鄉士子言說,那考官之職本屬肥缺,若無朝堂臂助,再少金銀奉上,縱使管鮑之才亦無法取得半點功名。
217、可是王世積是我們能找到的唯一親族,他若是不肯帶上我們,你們又能如何在這場大戰中建功立業,搏取功名呢?
218、但那時候的士人,雖也功利心熾,而在個人功名與社稷生民之間,即小利與大義之間,許多人的心底卻有著一條不可逾越的底線。
219、關鍵是要得一靜字訣!以山水為常適,聽空山松濤、深潭泉聲;以漁樵野叟為常友,不問功名,明志見心;不裝機巧,順應自然。
220、“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
221、月中折桂,更讓中秋多了一份奮發圖強,求取功名的意味。
222、歐陽厚基為湖南安仁人,字青田,號樹堂,貢生,權沅州府學教諭,終桂東縣學教諭,畢生“傳道授業解惑”,不以功名或詩名鳴世。
223、“裹尸馬革英雄事,縱死終令汗竹香”、“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忠為百世榮,義使令名彰。
224、況且遼東淪陷,國家對于南歸遼人頗為優待,因原有檔冊多已不存,秀才功名只要受所在縣學教諭簡單考核,往府學學正報備一下即可。
225、華歆讀書時就愛慕功名,遭管寧割席.
226、作為黨員干部,面對功名利祿、地位權勢,要始終保持平常心,做到靜如止水,才不會忘了“我是誰、為了誰”。
227、“當是時袁氏聲威傾天下,功名之士望風承旨,方且奔走攀附之不暇,而陳介白獨毅然不屑,其度量相越,豈不遠哉。
228、一代英豪,智勇功名震一時,卻窩窩囊囊慘死于自家人之手。
229、備與足下自桃園締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違,割恩斷義?君必欲取功名,圖富貴,愿獻備首級,以成全功。
230、西漢大將周勃因被人誣告下獄,盡管他是“除呂安劉”功名蓋世的右丞相,但一入囹圄即受獄吏“侵辱”。
231、戰國時期,大策士張儀學成下山,將楚國當成自己弋獲功名的首站。
232、“夫智者審于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233、筆者還了解到,東湖坪下窯背村所立的功名石上刻有“誥授奉政大夫軍民府曾履和吉立”、“光緒六年庚辰歲拾月望二日谷旦”文字。
234、‘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
235、今天子無辜而殺大臣,似承相只等鉗口不言,委之無奈,是重一己之功名,輕朝內之股腦。
236、文昌帝君,本名張亞子,乃是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
237、其他權謀術數,一切以就功名之說,與夫百家眾技之流,所以惑世誣民、充塞仁義者,又紛然雜出乎其閑.
238、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
239、陳濟從小無意功名,喜讀書,手抄口誦,博聞強記,書中萬事,問及于他,總是張口就來,人稱‘兩腳書櫥’。
240、不象你父親,雖然飽讀詩書,滿腹文章,但是沒有功名,在范陽軍中干了二十多年,已經五十多歲了,還是一個從八品的戶曹參軍。
241、宋亡,粵籍讀書人與南宋遺民無比悲痛、憤懣,他們隱跡埋名,遁居山林,無意追求功名,有元一代,粵省亦幾無一人中進士者。
242、一代傳奇英杰,功名蓋世,備受故鄉人熱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