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蘗造句
“分蘗”的解釋
51、小麥春肥冬施,就是把計劃返青追施的肥提前到冬季施,這樣做可以增加植株體內的含氮量,促進蛋白質的合成,為春苗早發積累物質,以提高分蘗成穗率。
52、上旬施分蘗肥,下旬的臘肥又要緊跟上。
53、江南大部降水偏少,日照較充足,利于早稻曬田,控制無效分蘗。
54、對季節稍早,有水分條件保障的農區,應視水稻苗情長勢,要及時做好稻田控水,控苗促壯,抑制無效分蘗的生長。
55、氮最大效率期小麥在拔節至孕穗期,水稻在分蘗至拔節期,玉米在大喇叭口期,番茄在結果期,白菜在蓮座期,向日葵在花蕾期,大豆在初花期等。
56、麥苗出土一個多月后,余海清發現,和鄰居的麥子相比,他家的麥苗黃、弱,單根獨苗,根須很小,不分蘗。
57、專家提醒,對于長勢較差或仍未分蘗的小麥地塊可趁墑追施冬肥,培養壯苗。
58、由于底肥足、墑情好引起的旺苗,應耘鋤或耬,以斷去老根,減少吸收養分,使新長出的根深扎地下,調節養分吸收,減少冬前和春季分蘗,促進大蘗成穗。
59、此外,前期過量施氮使水稻無效分蘗過多,導致水稻群體質量惡化,極易發生倒伏和稻瘟病。
60、其核心和突破口,就是培育出分蘗少、穗粒數多、無無效分蘗、莖稈粗壯的理想株型水稻,以此實現水稻單產的再次飛躍,保障中國乃至世界的糧食安全。
61、要早追冬肥,促使晚播小麥早返青、早分蘗,提高春季分蘗成穗,增加畝穗數,提高產量。
62、對分蘗少或晚弱麥田,要在澆好返青水的同時追施返青肥;無灌溉條件的地區,要采取劃鋤等措施,以松土保墑,提高地溫,促根增蘗,防御初春凍害的發生。
63、稻苞蟲:1、防治指標,在成蟲盛發期重點查看葉色嫩綠,生長茂盛的稻田,凡100叢水稻上有卵10粒以上,或分蘗、孕穗期有幼蟲10頭,應進行施藥防治。
64、中稻已處分蘗期,宜根據苗情長勢適時進行曬田,以控制無效分蘗,并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
65、灘簧是由曲種而嬗變為劇種的一種草根藝術,有著200多年歷史,廣泛流行于蘇浙滬等長江三角洲地區,后來分蘗為錫劇、蘇劇、滬劇、湖劇、姚劇、甬劇等。
66、在促進水稻分蘗的同時,控制無效分蘗。
67、“植株過密,無效分蘗過多,消耗生長量過大,株型受光態勢較差。
68、遲播小麥越冬葉片少,健全根系形成晚,植株易受凍害要早施臘肥,在12月底以前結合中耕松土壅根,每畝施灰雜肥2500千克左右,以防凍護苗,保護好分蘗節。
69、此外,日照持續偏少也給早稻露田控制無效分蘗帶來不便。
70、如果未及時補種,也可在麥苗出現分蘗后,就地進行疏苗移栽,選擇同塊麥田苗齡一致的健壯麥苗邊移邊栽。
71、南部及河谷地區正常節令栽插的水稻,要進行撤水曬田,控制無效分蘗,以淺水勤灌和濕潤灌溉為主。
72、省農科院小麥專家曹承富認為,冰雹造成的重災麥田,殘留莖數較少,但殘茬仍貯存有養分,只要加強管理,促使原來的無效分蘗和新生分蘗成穗,仍有一定收成。
73、要抓住早春氣溫回升時機,對二、三類苗尤其是晚弱苗早施返青肥,促苗早發,促弱轉壯,促進春季分蘗,確保足夠有穗數。
74、當聽說前期低溫多雨,今年禾苗長勢比往年要差時,陳潤兒叮囑應增加用種量,確保基本苗,減少無效分蘗,提高成穗率,以確保齊穗、高產、穩產。
75、目前我省越冬作物正處于春長春發的關鍵時期,冬小麥2月下旬起返青起身進入春季分蘗發棵生長階段;淮河以南地區油菜,部分開花。
76、江南、華南北部早稻已進入分蘗后期,要利用晴好天氣及時排水曬田,控制無效分蘗;華南南部早稻大部將進入孕穗期,要根據禾苗長勢,適時施肥,促進形成大穗。
77、目前,安徽省冬小麥處于春季分蘗發棵生長階段,淮河以南地區油菜普遍現蕾抽薹,部分開花。
78、3、合理運籌肥水,促苗早發,培育小麥冬前壯苗,同時控制春季無效分蘗,建立合理的群體結構,使小麥生長壯而不旺,也是預防后期脫肥、早衰的重要措施。
79、稻區要注意淺水灌溉,控制無效分蘗;同時,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鉀肥,促進水稻正常生長發育。
80、未灌溉和只灌過一水的地段,要及早澆好返青水,但是一類苗要適當推遲澆水,以避免返青后無效分蘗增多,抗逆性下降。
81、今年早稻生產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發育期偏遲、種植密度較稀、無效分蘗較多、早熟品種結實率低等現象。
82、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爛秧死苗,坐蔸,越長越矮的萎縮癥、失綠癥,各種生理性病害斑點的麻葉癥,黃根、黑根,爛根等生理性病害,還能促進水稻分蘗。
83、江南和西南稻區應抓緊整地漚田,避開強降水天氣適時移栽水稻;華南已進入分蘗期的稻田要保持淺水勤灌,促進分蘗。
84、有關專家指出,到7月上旬,是水稻分蘗發棵期,全市農村要加強水稻肥水管理,及時防治病蟲害。
85、深耘斷根可以切斷部分根系,減少植株吸收養分,抑制地上部分生長,是控制旺長的傳統措施,對減少無效分蘗、改善群體結構具有明顯效果。
86、“這個品種利索,無效分蘗少,株型結構合理,抗病性好,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品種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