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土造句
“凍土”的解釋
101、 凍土作為寒區工程地基基礎,其破壞形式與破壞機理研究是凍土力學重要研究領域之一。
102、 最后作者提出了用極限應變作為凍土工程穩定性判據的新觀點。
103、 研究結果對于合理認識凍土動力性能具有一定意義,也為進一步開展多年凍土場地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積累部分基礎資料。
104、 探測器將借助2.5米長的機械手臂挖掘土壤樣本,采集地下冰,或者永久凍土,來研究這個紅色星球上是否有生命跡象存在。
105、 格爾木到拉薩段鐵道大約有一半是建在凍土上.
106、 這里發生了什么事:在地表下的一個巨大的冰楔已經融化,凍土層解凍,導致它上面的泥土崩潰。
107、 道路凍深的確定是季節凍土區路基防凍設計的主要內容之一。
108、 在此基礎上,進而探討了中國現代氣候多年凍土線與氣候雪線之間的關系.
109、 季節凍土區水工擋土墻,常因墻后土體凍脹而產生斷裂、傾斜、水平位移等形式的破壞。
110、 多年凍土的喪失,由于氣候改變在加拿大的北方領土可能會增加徑流量和泥沙不斷涌入到河流里和制造一些斜坡更加不穩定的和易受山體滑坡的攻擊。
111、 國內外科研人員針對多年高含冰量凍土的爆破研究較少。
112、 實踐證明,鉆削凍土具有噪音小、無粉塵等優點,是凍土鉆眼行之有效的方法。
113、 在北極發生的其它氣候正反饋還包括永久凍土融化和植被變化。
114、 青藏高原北部常年凍土區沿活動斷裂發育有移動冰丘,其對輸油管道、橋梁、涵洞等工程設施具有破壞作用.
115、 在季節凍土地區,防治路基凍害問題,強調較多的往往是室內凍脹指標,而對融沉指標考慮的較少。
116、 辛說:““隨著凍土的消融,土壤失去吸水能力,會有更多的水分流失,退化就更嚴重。
117、 這里已經沒有路了,前方只有生荒的凍土。當地人不需要同泰梅爾交通和通信,所以這里既沒有車輛也沒有道路,甚至沒有方向標。
118、 這是世界上僅存的最大的荒原之一,一個由湖泊和一直延伸深入到北冰洋的平展凍土層組成的長達435英里的半島。
119、 曲麻萊至不凍泉公路地處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地區,地質條件極其惡劣。
120、 多年凍土地區修筑道路一直是世界性難題,至今仍然是許多國家和地區研究的熱點。
121、 有時候破開凍土層得花上幾小時時間,才能挖到未上凍的土層。
122、 第一代凍土學家童伯良、周幼吾、吳紫汪等一批老同志退居二線之后,張魯新便成為凍土科研前線的領軍人物。
123、 隨著氣候變化,水量是減少的,冰川萎縮、凍土退化、凍土儲水能力降低;同時,修建大壩后,水庫水面面積增大,蒸發量明顯增加。
124、 這座冷藏庫名為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建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一座山的山體內,深藏于極地永凍土中,距北極點大約1000公里。
125、 氣候變暖導致一些地區出現冰川消融、凍土退化、沙化加劇、海冰減少、海平面上升等環境問題,全球范圍內極端天氣氣候發生的頻率和強度也有所增加。
126、 辛元紅他們調查發現,青藏高原南北界早已出現了片狀凍土退化、島狀凍土消失現象。
127、 陶窯的工匠,用采集的葦草燃燒,不但能制作必須的草木灰,還同時烤軟了地面的凍土,冒著春寒,大批采掘河邊的上等黏土,擴大陶甕陶缸的生產規模。
128、 針對青藏高原沙層是加速凍土退化還是保護凍土的問題,一些研究者認為,在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風沙發育地段,地溫比無沙區高,多年凍土可能加速退化。
129、 如設在蘭州的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持續多年的工程凍土學研究積累為青藏鐵路建設奠定了關鍵科學基礎,為青藏鐵路的路基設計和施工提供技術支撐。
130、 幾陣風過后,本來堅如磐石的凍土便逐漸開裂粉碎,最后變成了飛揚在空中的沙粒。
131、 在多年凍土地段施工是一項世界性技術難題,需要采用“隨開挖、隨支護、早封閉、快襯砌”的特殊施工方案,解決“含土冰層”“富冰凍土”等技術難題。
132、 國際凍土協會*席布朗在會上指出,隨著全球變暖,凍土退化顯著,季節性凍土融化加快,融化沉陷加深。
133、 據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南卓銅博士介紹,全球氣候變暖是造成近30年來多年凍土退化的主要驅動力。
134、 青藏鐵路凍土區段工程已經經受住三個融凍期的檢驗,機車試驗運行效果理想。
135、 科學家們對青藏公路沿線的多年凍土進行了多學科、綜合性的科學考察,奠定了堅實的凍土學理論基礎。
136、 對孩子們來說,在凍土地上用鐵鍬、丁字鎬挖3米深的反坦克壕就像螞蟻啃骨頭。
137、 “凍土學權威、青藏鐵路專家組組長張魯新也否認青藏鐵路只能用10年的可能性,”孫建民說,青藏鐵路的凍土路段是以50年的標準修的。
138、 ”常鋼說,“青藏高原地質復雜,高寒缺氧,多年凍土,但我們以苦為榮,以苦為樂,創造了人間奇跡,譜寫了一曲湘軍贊歌。
139、 在小型觀測站里還有一些其它的儀器,如小型蒸發器、雨量傳感器、雨量器、能見度儀、凍土器、紫外線輻射儀等儀器。
140、 專家指出,氣候變暖是凍土退化的直接“元兇”。
141、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拼搏,在冰川學、凍土學、高原氣候與動力等諸多領域走在了世界前沿。
142、 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島狀凍土。
143、 研究還發現,青藏高原低山丘陵區為高含冰量凍土,主要包括富冰凍土、飽冰凍土和含土冰層;中高山區次之,而河谷平原和盆地最小。
144、 基于對高原凍土的研究,劉建坤和團隊向凍土層打入充滿液氮等制冷劑的冷凍管,冷凍地基,避免夏季融沉,影響鋪軌。
145、 隧道洞身全部位于凍土、凍巖中,地質巖層復雜,集冰凍土、富冰凍土、裂隙冰、泥砂巖等惡劣地質于一體。
146、 此間,冰川凍土專家初步確定屬于觀賞性較強的山谷冰川、冰斗冰川;另外,6月13日中科院蘭州分院組織邀請國內權威冰川專家六人團隊,進行實地科考。
147、 線路經過連續多年凍土區長達550公里,另有部分島狀凍土、深季節凍土,復雜的地質條件對設計和施工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48、 作為著名的凍土學家,程國棟院士締造的“程氏假說”讓他在國際凍土界聲名鵲起;他攻克了困擾青藏鐵路的凍土路基難題,被稱為高原凍土的“征服者”。
149、 青藏鐵路要穿越550公里的連續多年凍土區,另外還有部分島狀凍土、深季節凍土、沼澤濕地和斜坡濕地,是工程建設的最大難關。
150、 另外,多年凍土退化將引起地下冰融化、融區數量增加、季節融化層厚度增大和土地沙漠化加劇,對鐵路工程會產生不利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