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造句
“兵馬”的解釋
101、田存善,為抗鼠疫事,征辟五城兵馬司書吏宋弘業。
102、爾等無知鼠輩亦敢冒瀆天兵?欺我王朝兵馬?今教爾等戴罪立功,賺開城門,事成后讓爾等與家人團聚,否則城破之日必滅爾等滿門。
103、舉國兵馬皆聽命于高升泰,文武百官皆受其逼迫,我勢單力孤,如何成事?更何況,那高升泰以父母令名要挾與我,為此我寧可不要性命,何況區區皇位乎?
104、果說以前的戰爭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話,那么信息時代的戰爭就是“兵馬未動,情報先行”。
105、本來折沖將軍應該有近萬兵馬,但是王錘子卻只被兵部給了個名號。
106、李典、高順二人帶兩翼兵馬,奮勇當先,三尖刀、鳳嘴刀,各逞威風,在敵陣中往來沖突,四下殺砍。
107、勸降不成,元朝統治者把文天祥從館驛移至兵馬司,枷頸縛手,惡衣菲食,想以此消磨他的斗志,逼他改弦更張。
108、兵藏武庫,馬入華山兵荒馬亂兵慌馬亂伯樂相馬兵馬不動,糧草先行。
109、九隊兵馬九龍捧敕,五色焰火五星聯珠,這是大商王朝六百多年只用過三次的最嚴重告急。
110、徐寧看到家眷也上梁山后,日夜教習梁山兵馬鉤鐮槍法,連環馬碰到鉤鐮槍就成為死馬,呼延灼被殺得大敗,全軍覆沒,單身一人突出重圍,投奔青州。
111、呂蒙臉色冷酷策馬再殺,夏侯淵且戰且走,不一時數隊江東兵馬沖散四周曹兵,撲涌過來。
112、操在兗州,操練兵馬,積草屯糧,一時間頗有起色。
113、龐勛起義震驚朝綱,右全吾大將軍康承訓知兵善用,唐懿宗命其為兵馬督招討,出兵平亂。
114、想到甄堯與自己不過三千兵馬,想到身在涿縣情況不明的父親與小妹,張飛緩緩點頭。
115、當其兵臨近的時侯,我軍如果進而有制度,彼若先不預聞,便就不靠近開戰,我軍就爭得時間以易于分布兵馬。
116、有史料說明,秦軍士卒的服裝是自備的,兵馬俑塑造的士卒形象來自全國各地,而各地服色不同,因此服色雜的特點完全合乎情理。
117、如今他這般爭功,甚至不惜動用自己的兵馬,一方面不單是為了獲得這舉手可得之功勞,另一方面也不得不算成是對天下的震懾。
118、所以,如那些從地理位置上掐兵馬俑不屬于秦始皇的人,可能這輩子就沒想象過土豪兩個字的秦篆到底該怎么寫。
119、彩繪兵馬俑初出土時,色彩鮮明。
120、昶于太祖世已當樞要,兵馬處分,專以委之,詔冊文筆,皆昶所作也。
121、哪曉得詔書下了半個月之久,勤王的兵馬一個也沒有,元人兵勢日迫一日,朝臣只急得仰屋而嗟。
122、請問元帥為何帶了兵馬回轉西涼,莫非懼怯大唐,讓他了么?
123、劉焉張皇失措,連忙命鄒靖引軒轅璽等人帶本部兵馬,以及幽州兵卒五百,前去破敵。
124、沒有報酬,不懂業務,不想“招惹是非”,許多人民調解員成了“紙上兵馬”,致使基層各類矛盾積聚發酵,得不到有效及時的疏導和化解。
125、嗯,緝捕刺客一事,當然不能放松,可如今洛陽情勢復雜,整飭兵馬,嚴陣以待,以防有人乘機再下毒手,才是重中之重。
126、“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句中國古訓,對于現代戰爭依然是真理。
127、會師也無非牽制他們兵勢的計劃,現在兵馬云集,日費萬金,難道倒好遷延觀望,自老其師不成?
128、岳瀾聽到他們的談話臉上微笑,郭嘉做事還真是兵貴神速,至于韓馥派人之事他并擔心,有郭嘉在幕后操縱再加上幽州兵馬,拿下了就別想再收回。
129、命你二人為前鋒軍,各帥本部一萬兵馬為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不得有誤!
130、現象,支持兵馬俑是始皇陪陵的專家解釋說,由于陶車是由手工制作,產生幾厘米的誤差在所難免。
131、虎跳梁上絕大半兵馬都跟著麥高出發,只留個位數的老弱殘兵。
132、同時又命沂州、濟寧所屬兵馬由廟灣南渡黃河,趨邳、宿二州;命彰德、衛輝所屬兵馬由孟津東渡黃河,逼進歸德、徐州。
133、站在五城兵馬司衙門的臺階上,魏廷瑜擔心道:“這樣好嗎?若是你岳父回了衙怎么辦?按道理,我應該一早就到衙門來報到的……”。
134、中山王元英于司馬悅到義陽之時,留下五萬兵馬,助其留守義陽,自帶剩下大軍,并義陽城中投降的蔡靈恩、蔡僧勰班師還朝,獻俘于闕下。
135、憂急煎迫,明知這城池兵馬糧草皆不足支持如此險惡的戰事。
136、艾兄麾下精兵猛將數十萬,手握天下兵馬大權,魔門更是根深勢大,艾兄方當如日方中年紀,何故如此惆悵?
137、對面人頭寨兵馬聽到嘶喊,立時起了一陣喧騰。
138、只要消解了這件事,再不要輕易得罪人,在這兵馬使的位子上安如磐石。
139、其一,榮軍經受了上次損失了先鋒營整整一千兵馬的失利,聶無雙此次定下求穩的方略,生怕重蹈覆轍。
140、據了解,目前在兵馬俑出土的陶俑中,沒有發現女性兵馬俑,目前在整個秦陵的考古中,包括百戲俑坑等陪葬坑中,也都沒有發現女性陶俑。
141、古代戰爭的時候有一個說法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但是現在反過來了,變成了“糧草未動,兵馬先行”。
142、奇怪地是,陸炳似乎并不知情,并不清楚李鳳鳴行營所在,所以指派他們前去保定遣調兵馬。
143、不過,陶犬瓦雞,兵馬俑,還有用,至少還可以當擺設,出土后,又是價值連城的文物。
144、分別是彭大、趙君用、毛貴、潘癩子、張小二、張小五和張小七,命令他們各領一千兵馬,齊頭并進,自己則帶領剩余的兩千子弟,浩浩蕩蕩殺奔了徐州。
145、一身不屬官為貴,我累代將家,若得志,為國家提一枝兵馬,斬將搴旗,開疆展土,搏一個榮封父母,廢子封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