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造句
“先帝”的解釋
51、身陷囹圄的李斯自恃輔佐先帝有功,能以善辯之辭還自己清白之身,于是上書秦二世,為自己列出七項豐功偉業。
52、侍中、侍郎郭攸之、費依、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53、你們這樣做,首先是不能報答先帝對你們的知遇之恩,其次也不能說是為我盡忠竭力。
54、若理窮力屈,禍敗將及,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可也,奈何降乎!
55、可惜啊,只可惜當年那個當朝諍諫,敢捋洪武先帝虎須的景濯纓已經沒了。
56、若孝文卑辭匈奴,先帝優與吳盟,皆應權通變,弘思遠益,非匹夫之為忿者也。
57、最終在崇禎十七年六月定先帝謚號為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廟號思宗,弘光元年二月丙子改是上廟號毅宗。
58、若勢窮力極,禍敗將及,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可也。
59、那等廢物,也配做一國之君?你父親不過是把他當傀儡,若非先帝遺詔,且你父親曾受先帝一飯之恩,那蠢貨早已身首異處。
60、臣蒙先帝厚恩,致位郎署,受性疲怠,意望畢足,非敢希望高位,庶幾顯達。
61、當年先帝建立天香國,便有意的將國內幾大家族都搬遷到了天香城,授以高官厚爵。
62、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63、后神宗上位,倭寇肆起,臣于此而奉命討賊,未負天下人之望,請章學鳴出山刺倭賊,賊首亡賊內自亂,臣討賊有功,先帝封臣為征夷將軍。
64、認識到自己身為皇帝,必須政由己出,決不能像先帝漢成帝那樣大權旁落,任人擺布。
65、金衛說:那雅頌武功,比那玉笛書生還要了得,我等哪是他的對手,還是念在先帝面上,才放我等一條生路。
66、曾先帝定益州之時,這人也多有奇策。
67、先帝宵衣久,憂勤為萬方;捐軀酬赤子,披發見高皇;風雨迷神路,山河盡國殄;御袍留血詔,哀痛何能忘?
68、若勢窮力極,禍敗將及,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可也,奈何降乎?
69、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70、又是先帝,又是哭天抹淚的,原來他是要廢立皇帝,此人野心不小,大漢將何去何從啊。
71、又彈廖立立奉先帝無忠孝之心,守長沙則開門就敵,領巴郡則有闇昧闒茸其事,隨大將軍則誹謗譏訶,侍梓宮則挾刃斷人頭于梓宮之側。
72、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73、朕念及爾等多為先帝舊臣,暫不追究,限旬日內將戍卒解交咸陽,否則定當革職拿問。
74、將軍佐命先帝,典兵歷年,威過方、邵,功逾絳、灌。
75、誠宜開張圣德,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76、兩朝開濟老臣心,當看到出師表上的寫的: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77、且斜封官者,皆仆妾私謁,迷謬先帝,豈盡先帝意邪?陛下即位之初,用元崇等計,悉以停廢,今又收用之。
78、待老臣拼著這條老命,定把他殺個片甲不回,以報先帝養育之恩。
79、對啊,郭威是先帝托孤的重臣中碩果僅存的一位,威望素著,而且向來多謀決斷,由他來拿主意,朝廷上下都應該心服。
80、而私相殺人之風的積弊,兩度提出駁議:夫《輕侮》之法,先帝一切之恩,不有成科班之律令也。
81、我羅霖雖然深受大秦先帝與太子扶蘇重若泰山之恩,然而我卻并無稱帝稱王之心。
82、先帝順天應時,西平巴蜀,南和吳會,海內得以休息,兆庶有樂安之心。
83、她雖看不慣豪格平日常以先帝長子的身份對諸事說長道短,但也對多爾袞強勢集團倍加擔心。
84、他為了“先帝之遺意”,連年征戰,竭精殫力,積勞成疾,他這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可嘉的。
85、如果勢窮力屈,禍敗必及,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方好見先帝于地下!奈何遽欲出降呢?
86、此六罪也,致民怨沸騰,烽煙四起,先帝創業維艱,歷經數十載,終得平定我華夏數百年之亂世,開創盛世大隋。
87、生母為先帝敬貴妃,現為西宮太后,居慈寧宮。造 句 網
88、吾等荷先帝慈育,得及人群,思報厚恩,昊天罔極,竭力盡誠,猶懼無補。
89、我北面稱臣侍奉君王,君王失道身為臣子不能死諫挽救國家,難道不愧對先帝嗎?他活著我每天都擔心他要我腦袋,可是聽說他被別人殺了還是沒法兒不傷心。
90、后來刑部和禮部上了兩道折子,依我來看,倒覺得這位高胡子沒有辜負先帝的囑托,所作所為,具見忠忱,很有點顧命大臣的樣子。
91、費?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92、于是,他變服為僧,逃禪結廬,出家羅漢門,哀嘆道:“吾廿載飄零絕島,棄墳墓不顧者,不過欲完發以見先帝于地下,而卒不克!其命也乎”。
93、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94、嗣王臣義慶受任西夏,靈寢暫移,先帝親枉鑾輿,拜辭路左,恩冠終古,事絕常班。
95、爾等董逆,逼弒君主,皇天不佑,我到歷代先帝那里,定要告你們助惡為虐,必定遭滅族。
96、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發大語?天子乃先帝嫡子,初無過失,何得妄議廢立!汝欲為篡逆耶?
97、某謹當退避,尚望諸位上念先帝之恩遇,協力同心,輔佐少主,則某雖去,猶在朝也。
98、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99、張國紀系先帝懿親,王仲良乃皇祖妣之嫡侄,逆擋敢行無忌。
100、先帝以為天下是個公器,不是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