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備造句
用“以備”造句 第6組51、 我們保存了幾個可檢索的照片庫,以備查找合適的人物角色圖片.
52、 最新挖掘的化石在挖掘者把古化石、泥土和焦油裝入23個大集裝箱之后,被集體命名為“23項目”,以備日后的分析之需。
53、 如無法控制火勢,則一直把門關緊直到緊急應變小組到來,并取出最近的消防水帶以備緊急應變小組使用。
54、 請盡快簽退一份,以備我方存查.
55、 請準備至少人民幣四千元以備支付宿舍押金及第一個月的房租。
56、 我在包里裝進了使用電池的手電筒,以備萬一停電時使用.
57、 本辭匯提供中學體育科在教學中常用英文詞語的中文翻譯,以備教師、學生及其他持分…
58、 高地弓箭兵使用標準戰弓,此外亦配備單手戰斧以備肉搏.
59、 你最好把鑰匙留在家里,以備我們中間有人想回來。
60、 但這些人好像沒有靈性,生來就是畜類,以備捉拿宰殺的。他們毀謗所不曉得的事,正在敗壞人的時候,自己必遭遇敗壞。
61、 這肉腌過了,以備以后食用。
62、 我總是準備一個工具箱,以備急用.
63、 選擇不致困的抗過敏藥,并在你的野營包里再多裝上幾片以備長距離觀鳥。
64、 他每天早晨起來,就要象煞有介事地拿著一只籃子到外邊去撿樹枝木片,以備生爐子引火用。
65、 或許昨天他才得到它,以備萬一,預防不測的.
66、 這將提供一個與備注欄記錄人聯系的渠道,以備需要向其獲取更多的信息和說明時同其取得聯系。
67、 一對大天鵝夫婦正在警告侵入自己領地的另一只天鵝。它們的巢是以泥土、苔蘚和枯草建造而成的,還會經常被翻新,以備來年繼續使用。
68、 有了它,你可以備份你的磁盤到網絡、光學和可移動媒介上,或者是其他硬盤驅動器上。
69、 樣品應為10英寸長,全幅寬。縱向地從中間切一個8英寸長的切口以備測試。
70、 謝謝您購買此電烤盤,在使用前請先詳細閱讀此說明書,閱后請小心收藏,以備日后查閱。
71、 使用指定信息遠程登陸。如果你指定URL,密碼會被儲存以備將來使用。
72、 凡此工地從事作業的起重工、電工、架子工均需持證上崗,另需提交其證件以備案。
73、 在文中,特斯拉解釋了1929年開發的范德格拉夫起電機不能創造能源,但是可以分離原子內部的電荷并以備后用的原理。
74、 在那之前,跳樓一直被我認作是一種選擇,一種出路,是銀行里以備不時之需的存款。突然那錢沒了——或者說,這錢從來就沒屬于我們。尼克·霍恩比
75、 神吩咐你站立一會兒,只是要你添增新的力量,以備在適當的時候奔向更遠的前程。
76、 他們將大部份肉用鹽腌藏起來,以備日后用.
77、 1847年十一月在倫敦舉行的同盟代表會上,委托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人起草一個理論上和實踐上周詳的黨綱,以備公布。
78、 另外,我們還希望派遣探測船掠過木星的大氣層,收集里面珍貴的氦氣,以備未來地球上的氦氣用完時使用。
79、 帶個備用輪胎去,以備不時之需.
80、 商人們開始準備好香煙,食品和冰凍的橙汽水。此外,人們建立小攤棚,以備海盜每日前來獲得供給。
81、 手帕是類似于帕子的物件,所不同者是置于手掌之中,故稱之為“手帕”。其用途多是揩嘴、擤鼻、拭淚、擦汗,有時也用干凈的手帕包東西。無論手帕暫時存放于身邊何處,都得方便隨時取用,以備不時之需。趙珩
82、 用戶能夠同步郵件附件以備后續查看,并且可以通過主界面小工具來跟蹤郵件。
83、 人們不知情地服用LSD,妓院中設有單向鏡像,服藥“全程”被攝錄下來以備日后觀看和研究。
84、 在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種沙鼠,每當旱季到來之時,這種沙鼠都要囤積大量的草根,以備度過這段艱難的日子。
85、 臨時入境摩托車號牌應當隨車攜帶,以備檢查。
86、 國家對錢糧都有一定的庫存,以備不時之需.
87、 一位公司發言人說,顧客要保留食品包裝和獸醫治療費用賬單以備將來經濟賠償之用。
88、 盛載尸體以備埋葬的箱匣。
89、 哇,這可是比我估計的人數要多的多了……多到需要開啟主動跟從所有人以備私聊!
90、 要確保多印幾份,以備在最后關頭增加聯系人,或因為寫錯地址或因某個原因須重寫時有充足的賀卡或祝賀信。
91、 更為普遍的是人們將一部電子字典儲存進手機中以備不時之需。
92、 稱重的數據記錄到數據庫內,以備查詢及統計,查詢與統計表以演示版為準。
93、 施總:在封網期間,為了減少損失,對于服務器用戶我們之前會在機房裝好備用機器,以備客戶急需。
94、 他指出很多中情局干員都為自己購買了職業責任保險,以備到時可能需要的訴訟費。
95、 我們必須儲備一些糧食,以備荒年之用.
96、 房地產開發商也因縱火開掘土地以備將來建設之用而遭到了譴責.
97、 標記:在發布軟件時用于標識變更集,以備使用。
98、 凡是在基本工資以外的收入他都存起來以備年老時用.
99、 往年國家大破蠕蠕,馬力有余,南賊震懼,常恐輕兵奄至,臥不安席,故先聲動眾,以備不虞,非敢先發。
100、 李淵先讓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別于河東和晉陽密結各路英雄,收羅人才以備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