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造句
“京師”的解釋
201、與此相反,京師淪陷以后的江南各地,涌現出不少精忠報國、救亡圖存的志士仁人,其中首推抗清扶明到底、收復失地*彎的鄭成功。
202、愿陛下早還京師,臣當躬冒矢石,為諸將先,中興之業,必可立致。
203、少游有機巧,密令觀京師宮殿楷式。
204、值得注意的是,京師圖書館1916年正式接受國內出版物的呈繳本,這標志著開始履行國家圖書館的職能。
205、吾兄在家衣食不周,有膽氣走至京師,轉徙到了關上。
206、話說東漢末年,漢靈帝幼年即位,朝內宦官專權,賦稅屢屢加重,大批農民四處流亡,餓殍遍野,甚至京師洛陽尸體也相枕于路。
207、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馀貨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造 句 網
208、也先挾持英宗直逼京師,于謙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并擁立景帝。
209、以趙汴為御史,彈劾不避權幸,聲稱凜然,京師目為鐵面御史。
210、至京師,仰觀天子宮闕之壯,與倉廩、府庫、城池、園囿之富且大也,然后知天下之巨麗。
211、穆員給裴濟寫的墓志,“卒于京師靜安坊之旅舍”。
212、孤受命賑濟京師大疫,更不可能只在九門之內,舍棄關廂、郊縣之民。
213、他人京師、梁國宦游歸蜀,應好友臨邛(今四川邛崍)令王吉之邀,前往作客。
214、驚悉國學大師啟功先生于2005年6月30日不幸逝世的噩耗,北京師范大學沈陽諸校友悲惜不已,痛惋異常。
215、以書與楊奉,先安其心;明告大臣,以京師無糧,欲車駕幸許都,近魯陽,轉運糧食,庶無欠缺懸隔之憂。
216、“一年不趕,趕年三十晚”,北京師范大學。
217、湖南巡撫衙門的四位官差都到京師,他們帶著潭林進入京師后,沿象來街一直來到北京虎坊橋的湖廣會館。
218、岳臺者,今京師岳臺坊,地曰浚儀,近古候景之所。
219、福建、浙江倭患平息后,戚繼光又被調往北方的薊門,擔任京師防衛重任。
220、太原失陷,使金軍東西兩路實現會師,鋒芒直指大宋京師,毗鄰太原的平定軍就在兩路金軍的橫掃下土崩瓦解,季團練戰死,那兩千多人馬連同上萬軍眷、百姓被打散,各自逃命。
221、英國駐華使節并各眷屬及各隨員“可在京師,或長行居住,或能隨時往來”,可在北京租地租屋,雇覓夫役。
222、旅順既下,本帥提兵自天津迫京師,天下傳檄而定,大業即成。
223、沒那么多時間了,今年是大考年,我還得去京師赴考,這番薯還是由陳兄你拿上吧,畢竟這里只有你懂它。
224、史因譽其北門鎖鑰、京師之枕,城故得為股肱重地、密邇王室,遂甲視天下州縣也。
225、第二世居然是明萬歷二十年間,京師名妓杜十娘,美麗,熱情,心地善良,輕財好義。
226、十幾年間,城墻高峙、墩臺林立、烽火相望,成為保護京師的堅固防線。
227、《天津三衛志跋》中稱天津“北近京師,東連海岱,天下糧艘商船魚貫而進,殆無虛日。
228、永元末,京師兵亂,佟之常集諸生講論,孜孜不怠。
229、凡京師治、署、邸、肆應所為,或十條宜省其五,或三條宜除其一;及國容、戎備,在昔應多,在今宜少。
230、從此博士們不再有爭執了,甄宇“瘦羊博士”的美號也就在京師傳開了。
231、哦?原來如此,是我多慮的,兄弟是京師順天府的,昨天一直感到有人使用道法滋擾京師,所以分頭尋訪,既然是袁大人的麾下戰將,也就順利成章了。
232、京師破,國君亡,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233、一直到南宋晚期,杭州的飲食店還“多是效學京師人”。
234、回京師的途中,平一峰與徐如瑩曾出手行剌魏忠賢於道左,當時馬前鞍後,有“天地六君”。
235、妾身聽憑墨郎安排,就只怕這京師里的風言風語要更加猖狂了,家里那邊……
236、南京師范大學附屬揚子中學校長吳衛東:就中考而言,老師不會干涉學生的選擇權。
237、典型的“教育感化”如宋太宗,在京師立一“戒石銘”,上刻“爾俸爾祿,民脂民膏,小民可謔,上天難欺”。
238、諸葛氏是瑯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衛戍京師的長官)。
239、吳荻是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美術教室“澄觀堂”的老師,也是評書舞臺“澄書館”的當家明星。
240、來人,將其拖出帳外,斬了!伏法后,取其首級解往京師報功!
241、31日,翁同龢拜見光緒帝時即“力陳京師阽危情形,請勿再遲一刻”。
242、京師之內誰不識的虎少!虎少來到敝處,三生有幸!三生有幸啊!
243、五月,孟昶一行抵達京師開封郊外,宋太祖先派皇弟趙光義在玉津園慰問。
244、曉諭眾位,孤年幼體弱,于京師出發時,身體偶感微恙。
245、我西海州,雖百姓寡少,士卒不都,但民風粗獷,五萬精兵可敵那京師二十萬老爺兵。
246、熊林海回到京師,得到皇帝的賞識,皇帝當場把自己的弟弟潞簡王朱翊镠之女郡主朱仙兒賜給了熊林海。
247、受到兵部侍郎的青睞,暗中還有如日中天的計邢支持,易天生爬得很快,一年內成了參將,統五萬轄屬御林軍的赤龍衛,鎮守升龍口,戍衛京師。
248、萬斯同“請以布衣參史局,不置銜,不受俸”,客居京師江南館20年修史。
249、臨湘(長沙國都)離京師路途遙遠,寡人又非圣上皇太后得意的子孫,經年無法奉詔入京,不得在側,侍奉母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