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造句
“產品”的解釋
51、喬.吉拉德認為,推銷要點不是推銷產品,而是推銷自己。
52、產品貴不是問題,問題是貴得是不是有道理。
53、這個公司又開發了一種新產品。
54、經營必須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我們的企業大多缺乏這樣的意識,碰巧做好一個產品就高枕無憂,做壞了就驚慌失措。
55、在網絡世界,品牌建設主要在于體驗。打造出一個非常好用的產品,自然就會產生一個了不起的品牌。
56、所謂忠誠度,就是誰說她用的產品不好,他就跟誰急!所謂依賴度,就是只用這類產品!
57、做生意要記住:手頭上永遠要有一樣產品是天塌下來你也能賺錢的。
58、一開始不要急著把產品賣給別人。
59、企業的前途在于產品更故換代。
60、耐克鞋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可以生產,但人們不會說是“中國的耐克”或“馬來西亞的耐克”,人們認為耐克是美國的產品。
61、在我們的產品的版本管理中基線對我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62、由于連年豐收,農產品價格低廉。
63、沒有苦難,風平浪靜的人生永遠是不完整的如果要把人生分成幾分,我會把最大一塊命名為苦難。因為成功后所得的利益并不只是物質上的東西,而物質上的東西只是一中副產品。成功的利益是成功之前的苦。
64、由于產品不對路,工廠已陷入停頓狀態。
65、解我的公司在各區、各產品門類和各客戶群體中的經營情況,對于我這個首席執行官來說是很重要的。
66、在我認為,做廣告最偉大的成就是使人信服;而沒有任何東西比產品本身更能說服人。李奧貝納
67、開發領先產品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獨家產品。
68、金錢是副產品,真正重要的是工作的實質,錢買不到快樂,而人的價值觀才是最穩定的貨幣。
69、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期待產品的另一種分配,那就等于希望電池的電極和電池相連時不使水分解,不在陽極放出氧和陰極放出氫。
70、優秀的產品,一定是優秀的員工干出來的。
71、蒙牛不是策劃出來的,而是踏踏實實的產品、服務和體系做出來的。
72、如果銷售代表不能讓客戶簽訂單,產品知識、銷售技巧都毫無意義。不成交,就沒有銷售,就這么簡單。
73、我總是站在顧客的角度看待即將推出的產品或服務,因為我就是顧客。我就像一個廚師,喜歡品嘗食物。如果不好吃,我就不要它。
74、對與公司產品有關的資料、說明書、廣告等,均必須努力研討、熟記,同時要收集競爭對手的廣告、宣傳資料、說明書等,加以研究、分析,以便做到知己知彼,如此才能真正知己知彼。采取相應對策。
75、推銷產品要針對主顧的心,不要針對主顧的頭。
76、性格是一種副產品;它產生于完成日常事務的偉大過程之中。
77、工廠不能一味追求產量而不重視產品的質量。
78、營銷學不僅適用于產品與服務,也適用于組織與人,所有的組織不管是否進行貨幣交易,事實上都需要搞營銷。
79、勞動使一個人的道德變得高尚,使他習慣于小心地對待勞動的工具、器械和產品,重視書籍及其他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物品,尊重任何一種職業的勞動者,仇視那些寄生蟲和剝削者、二流子、怯懦者和懶漢。凱洛夫
80、業績好的銷售代表經得起失敗,部分原因是他們對于自己和所推銷產品有不折不扣的信心。
81、相信你的產品是銷售代表的必要條件:這份信心會傳給你的客戶,如果你對自己的商品沒有信心,你的客戶討它自然也不會有信心。客戶與其說是因為你說話的邏輯水平高而被說眼,倒不如說他是被你深刻的信心所說服的。
82、一個產品,抓眼球、揪耳朵、順其口,都不如暖人心。
83、這家工廠設備完善,產品質量很高。
84、產品是錢、質量是命,不能要錢不要命。
85、做產品,最需要講究的就是“優生優育”。生下羊,哪怕一窩也不值錢;生下虎,哪怕一只也大有本事!濫生濫育,生得越多浪費越大!
86、有百分之百的工作態度,才有百分之百的產品質量。
87、只有先聲奪人,出奇制勝,不斷創造新的體制、新的產品、新的市場和壓倒競爭對手的新形勢,企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88、找最好的“產品馬”來經營是老版的責任。
89、上工序服務下工序,為產品負責;下工序監督上工序,為質量把關。
90、我們的銷售代表耳聰目明,不斷打聽出顧客的新需要,把消息傳給研究人員。因此,研究人員可以滿足顧客的需求,又能提供新產品或新事業。
91、不會發生沒有故障的產品,才是消費者心中的品質。
92、有些新產品上市前總愛大張聲勢。
93、推銷員沒有抱怨的權利,只有把產品銷售出去的義務。
94、我們制作銷售產品的廣告,但也請記住,廣告負有廣泛的社會責任。李奧貝納
95、產品質量的好壞,就是人格品行的好壞。
96、你一生中賣的唯一產品就是你自己。喬吉
97、實驗室只能產生偉大的設計,但是偉大的產品只產生在市場營銷當中。
98、當今企業間的競爭不是產品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
99、有能力的創意人員,不會認為他的工作只是做一則或一套廣告,他一定會下功夫去了解影響產品銷售的其它因素。李奧貝納
100、以為越是高科技的產品越能賺錢,于是不顧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凡是和高科技沾上邊的項目都跟著投錢,盲目將產業"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