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策造句
用“之策”造句 第11組101、 樓蘭王不敢得罪任何一方,只得同時應承,暗地里卻惴惴不安,苦心焦思后,想出了一條兩全之策。
102、 所謂‘末大必折,尾大難掉’,尾同于體,猶或不從,況乎非體之尾,其可掉哉!武帝從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自是之后,遂以陵夷,子孫微弱,衣食租稅,不預政事。
103、 惟津郡市井,人煙輻輳,稍一失慎即兆燎原之禍,非籌一完全之策,不能有益無患,乃仿造上海電燈公司辦法,籌設天津合郡電燈有限公司。
104、 太宗以文靜義旗初起,先定非常之策,始告寂知;及平京城,任遇懸隔,止以文靜為觖望,非敢謀反,極佑助之。
105、 他為山民百姓免遭涂炭之苦,這才登船曉以利害,獻上了一條火攻之策。
106、 武帝從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自是之后,遂以陵夷,子孫微弱,衣食租稅,不預政事。
107、 家電產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認為,華帝股份剛剛完成新老交替,新任董事長潘葉江不端架子,向各大代理商表態“堅持代理制”實為上上之策。
108、 陛下,倭寇雖為癬疥之疾,然沿海之民可不堪言,臣以為定當用心治理,想一萬全之策。
109、 此坎堪比高山,攀過去很難,非借助外力與專門之策難以應對。
110、 訛傳為詞,聯絡各地,久有叛心,雖屯糧積草,早有預備,卻亦愿前往襄陽打探消息,以為日后防御之策,故此欣然允諾,應邀而往。
111、 哪怕他救人的時候確實跟她有過些肌膚之親,可古人也有嫂溺叔援這樣的權宜之策,高家人不可能不明白。
112、 “多建管用之言,立有據之論,獻務實之策,謀創新之舉,努力成為推動順德區科學發展的重要智庫。
113、 他指出,一方面征調來的戰馬不習水土,另一方面需費浩繁,應行就地采買之策。
114、 國家增設館閣,通過選拔賢良之士,讓他們住在館閣內,生活上加以照顧,潛心鉆研治國之策,國家應急時就可委以重任。
115、 春砂仁芳香化濕,行氣和中,可取少量配以適當湯料,食療調節,亦不失為上乘之策。
116、 “為劃久安長治之策,紓朝廷西顧之憂,則設行省、改郡縣,事有不容己者。
117、 圣皇為尋找中興之策,遣內衛秘使四處搜尋上古母神遺跡,欲培養出一批中流砥柱。
118、 中策為良臣之策,楊帥可于天下諸侯中擇優相投,他日輔佐明主,必可封侯拜相,可為百年之計,楊帥請觀此圖。
119、 重擬我們如何超越既有、突破囿限的金石之策,發展出一套具有*彎特色的島內崛起模式。
120、 我勸陛下,近直臣,遠閹宦,減賦稅,少征兵,體恤黎民,選賢任能,精兵簡政,再造王室,方是中興之策!
121、 卿憂國康時,謀深慮遠,必有投機不可淹緩之策,可親書密封,急置來上,朕所虛佇也,遣此親札,想宜休悉。
122、 您等嘯聚山林,終不是長久之策,綠林中也非豪杰托身之處,還是早謀出路,去邪歸正,勿自陷其身。
123、 以夷治夷,一直是我朝對付小國之策。
124、 另一方面,數萬鄉民群情激昂,目下氣勢正熾,當下之策,便是要避其銳芒,隨后再擊其惰歸。
125、 當晚,眾人齊聚中軍大帳,商議破敵之策,忽地聽得外面喊聲大震,侍衛來報,言劉繇與嚴白虎兵分四路劫寨,所幸敵樓上的士兵發現得早,未讓敵兵靠近營寨。
126、 她“爬上鏟車”,的確看似有失明智,但死難當前,她能做的也就是殊死反抗,盡管這一搏意味著“更危險”,可弱者的悲烈,是捍衛尊嚴的“無奈之策”。
127、 若于此設將屯兵,筑城置營,且耕且守,據海洋之要害,斷諸夷之往來,則尤為長駕遠馭之策”。
128、 我看他一定在尋求無隙可乘的萬全之策,以便洗清你的冤情,又使朝臣無法抨擊。
129、 縱然是當年十三孽進入靈王殿,也不過是靈王以退為進的甕中捉鱉之策罷了。
130、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利用校規校紀管理學生是治校之策、育才之本。
131、 元昊稱帝之初,宋臣僚多主強硬,但經三川口,好水川兩役,宋軍敗沒,主戰派氣奪,不得不轉采守備之策。
132、 按趙普之策,此時朝廷下旨令趙匡胤及其心腹眾人返京,不但不是個壞消息,反而是其成就“大業”。
133、 日前,橋頭鎮委*記莫厚良率隊走訪了長青林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青林公司”),了解企業生產狀況,傾聽企業聲音,共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之策。
134、 及稍長,意氣昂奮,心雄萬夫,慨然遍游東魯諸地,師從子思習學儒業,覓求治世之策謨,光揚先祖之榮華。
135、 前三步至關重要,最能體現貪官處心積慮、精心準備之策。
136、 士卒論,士卒為上,同變化之道,明決斷之策,當戰無不勝!
137、 可以想象,樓市龐大的供應量將匯如積水,短期難以分流,會初步呈現瀝澇,疏導之策尚不知何方。
138、 那里想到這正是李斌破敵之策,古代戰事都未把時間放在首位,熟知現代戰爭的李斌自然知道,搶時間是決定戰役勝利保證之一。
139、 鳳陽軍政民三司官員的資料以及崇禎朝頂尖*貴的恩怨交集像走馬燈一般在腦子中閃過,須臾之間便有了大致的應對之策。
140、 大家都在那里七嘴八舌的開始討論起來了,而我卻拿著節目報名匯總單冥思苦想,想一個萬全之策。
141、 遂邀入京行走上書房,人稱白衣宰相,付奉康雍二帝二十多年,很多治國之策皆出其手,并手擬康熙遺詔,為康熙托孤的三大重臣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