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妙造句
用“之妙”造句 第11組101、文章之妙,一至于此,可謂筆下有神,章法神品。
102、西湖之妙,在于湖裹山中,山屏湖外,湖和山相得益彰;西湖的美,在于晴中見瀲滟,雨中顯空蒙,無論雨雪晴陰都能成美景。
103、“求物之妙,如系風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蓋千萬人而不一遇也,而況能使了然于口與手者乎?是之謂辭達。
104、當然,黃天崗的臉色與張怡然有著同工異曲之妙,臉皮緊緊的,眼角也一跳一跳的。
105、其浪漫處固如天馬行空,發前人所未發;而寫實處亦若燃犀燭照,直有傳神阿堵之妙。
106、下手端的,煉魔見性,片晌工夫,發起三昧真火,返本還元,一體同觀,大地成寶,霞光萬道,正眼六通,煉金剛不壞之身,了鬼神不測之妙也。
107、八極拳過于剛猛、陽性,加上了劈掛掌,而得到陰陽互補、剛柔相濟之妙,將八極拳技提升至此境地,可謂完壁。
108、眾人都安靜下來,雖然難免有些不服氣,但又不得不承認綠字實在是有畫龍點睛之妙用,是這首詩的詩眼,實在比什么來到之類的高出不少。
109、拳學之妙理,有時只可心領神會,非言語所可表達、筆墨所能形容。
110、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
111、端的是精美絕倫,更有起死回生之妙用。
112、這日又翻到《狐說凡人》,玄狐說及凡人是非,言道:凡人有云無事生非,正是是非之妙論。
113、你等是閑樂神仙,怎的也來受此苦惱,你也不知吾陣中無盡無窮之妙,非我逼你,是你等自取大厄!
114、予已屢試屢驗,若能依法而行,可收大地大發,小地小發之妙用。
115、驀地一陣清歌飛揚,端的有裂石停云之音,霓裳羽衣之妙。
116、此次展覽展出的寫意人物,以其深厚的線描功底,行筆流暢,韻律周致,有行云流水之妙,尤其是從民間美術、戲曲中獲得奇思妙法,造型夸張稚拙,妙趣橫生。
117、幼年時客居江南的姨娘曾教我用塤吹奏此曲,很是清淡高遠,此刻用簫奏來,減輕了曲中愁意,頗有流雪回風,清麗幽婉之妙。
118、這天雷指倒是與天缺指有異曲同工之妙!古謫仙暗自凜然,記住了這一式神通。
119、頓時,霸王鐵拳的力道被生生阻遏!明七的指,狼的牙,在這一刻有了異曲同工之妙。
120、雄強逸宕,古樸高雅,兼得碑帖用筆之妙。
121、身形如風,卻是走的北斗七星的陣法,又有穿九宮之妙,極講方位位置,卻不是直進直出的瞎闖盲功。
122、候鹵干色紅,加糖,加瓜姜收起,有沉浸濃郁之妙。
123、第一滴水錢群英的茶之妙思:以花入茶。
124、看著那些一地的箭矢,這讓他想起了諸葛亮草船借箭的事情來,覺得兩件事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頗有金庸小說中慕容世家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125、胡適說南開新劇“布景也極講究”,嚴修看后認為“劇中布景之新奇,做工之妙肖,已屬有目共賞”。
126、觀其點曳之工,裁衣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
127、從這個角度來看,脈枕無疑是中醫診治的絕好“幫手”,與西醫診聽器有異曲同工之妙。
128、因此,盡管紀律反復強調秉公執紀、執法,實際上查案之妙、存乎一心的,亦有人在。
129、線條優雅,以減地手法磨去大孔周圍地子,凸起圓領,這與諸多新石器時代凸領玉璧的制法存在著異曲同工之妙,更兼表面散發乳白光澤,有玉潤珠圓之感。
130、越是回味越是覺得那功法之妙堪稱一絕。
131、戲中其描摩懷春處女之情,有初寫黃庭之妙,對于劇中撒嬌、啜泣等狀,亦神情畢肖。
132、那件黑白的服飾,與尤巡桃幻化出來的衣服竟有幾分異曲同工之妙,而少女胸前若隱若現的灰色圖騰,與尤巡桃締結契約時的法陣別無二致。
133、,張頜被高飛接到了自己的營帳之中,而此時見到了張頜,張遼也是恍然大悟,原來主公之妙算,精妙絕倫。
134、事實上,今天看來,慧能的偈語與神秀的偈語,代表的是兩種不同的修行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有南能北秀的說法。
135、‘大衍陰陽’神通,是玄門雙修之妙品,神清氣正,不涉穢俗,不像那些打著幌子的皮肉“雙修”。
136、而南朝蕭梁時章昭達奉命出征途中,“每飲食,必盛女伎雜樂,備羌胡之聲,音律姿容,并一時之妙,雖臨敵而弗之廢也”。
137、天師方才占盡上風,不免對這婆娘有些小瞧,此刻見她發散天花手法之妙、方位之準、射速之疾,自己實是瞠乎其后。
138、天上地下惟我獨尊”的造像有異曲同工之妙。
139、武林中,只有一個心服口不服,二人倒有異曲同工之妙。
140、篇中雖依次敘事,然鉤心斗角處,隱具匣劍帷燈之妙。
141、或以為沈、鄭之奇峭博麗或蕭散宏肆,不盡合右軍末年之妙,蓋以玉輅比椎輪,有乖進化之理。
142、書藝之妙,令人癡迷,窮極語言不可備述;書藝之深,發人思考,盡其一生未必企及。造 句 網
143、八卦掌的風格是步法起落扣擺,或進退閃掛,或左右橫順,或反正轉身,具有陰陽變化之妙。
144、此間雖樂,朕猶思昔日于宮中與爾等夜游之妙。
145、書法家馬文鸞楷宗歐柳,行草取“二王”之妙,其楷書純熟清秀,如出天然,行草骨肉亭勻,柔勁相宜,被國內書界大師譽為“南有周昭,北有馬文鸞”。
146、冥思神韻乎悠揚,欲成行云流水之氣勢;苦覓筆端乎波瀾,擬就驚天動地之妙辭。
147、將有望于吾輩臨風嘯詠,舒泄其精靈耶?賞宜夜飲,燃蠟則不如坐月之妙矣。
148、顧名思義,有魚龍變化之妙,練至極處,可修成純陽之體。
149、楊德櫟佩服周遠確有用兵之妙,兩營相持之近,鼓角可聞,卻連夜逃遁毫無知覺。
150、啜飲之妙趣,是那些喝伏特加如飲牛者難以明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