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官造句
用“為官”造句 第16組151、在階級社會里,課程作為官方知識的載體,它承載更多的是統治階級的利益和價值系統,課程內容本身是不利于被統治階級子女的學習和掌握的。
152、由于作為心喪、私謚對象的“師”大多具有較為顯赫的官宦經歷,因此它們實際上也成為官學學禮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
153、唐宰相盧懷慎,為官清廉出名,政績卻平平,因有“伴食宰相”綽號。
154、全國面積18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約1440萬,有20多個民族,其中高棉族占80%,高棉語為通用語言,與英語、法語同為官方語言。
155、“為官亂為”者,在為人民、為國家做事時無精打采、敷衍了事、懨懨欲睡;而為自己謀私利、為討情婦歡心時,卻有花不完的精力、用不完的勁兒。
156、為官重德,名彰千秋,昭及后人;爭名于朝,爭利于市,追名逐利,不配作領導干部。
157、是的,避嫌是一種為官美德,權力應始終保持高度的避嫌敏感,“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將避嫌意識上升為一種避嫌美德。
158、“戒石銘”體現了拳拳之心,古代皇帝能夠借用它,說明其現實意義之大,為官者要關心人民,與民講感情。
159、要心存戒懼,牢記“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古訓,保持高度警惕,守住情操防線,把住為官“命門”,做到修身慎行、懷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
160、重溫仇和的為官之路,以及輿論對其的爭議歷程,我們會發現幾組矛盾總是或隱或顯地貫穿其中。
161、
162、到東晉時期,“送故迎新”不但成為官場慣例,而且還有所謂“送迎之費”。
163、一方面是群眾不喜歡領導擺官譜、講官話、打官腔,有怨氣;另一方面是為官者想干事、有激情,得不到群眾的支持,很憋屈。
164、這四道圣旨都是為褒嘉呂希尚父母、妻子及后代而頒賜,贊揚他們為官清廉,奉公守法,造福于民。
165、但在任曉林看來,作為官員,在受邀請參加公務活動時,為體現“與民同樂”的公仆本色,會“客隨主便”穿上主辦方安排的服裝。
166、有一次,我和老馬談起關于反對官員腐敗問題,說到古代官衙立有“戒石銘”,提醒官員要廉潔為官,認真為百姓做事,不可欺壓百姓。
167、此聯懸掛門前,警勵出入的官員為官者要清廉,更要品正,為人要正直不阿。
168、春秋時宋國的大臣子罕做官也以“不貪為寶”,拒絕了別人為他獻上的美玉,留下了清白為官的美名。
169、這一輩子是“老老實實做人,清清白白為官,兢兢業業干事,勤勤儉儉生活”。
170、中談到“什么是官”,答道“出則輿馬,入則高堂;上一呼而下百諾;見者側目視,側足立:此名為官”。
171、這批人為人正直,為官清廉,心系國利民福,在當時黑暗的官場中,閃耀著熠熠生輝的人間正氣。
172、因此為官者在發言前當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多渠道、多側面地搜集相關信息,形成高水平的講稿,通過順暢而藝術的語言,傳遞思想,表達意志。
173、修身之“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為官之“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報國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些都是他言信行果的。
174、世道清廉,可以出來為官;世道渾濁,可以與世沉浮。
175、其為官政簡刑清,節儉奉公,勤修武備,保境安民,故為民所稱頌,為同僚所敬佩,里人遂立祠奉祀至今。
176、要擺正位置,修身立德;要權為民用,權不逾矩;要自省自律,清正廉潔;要務實謀事,實事求是;要為官必為,善作善成;要待人以誠,心底無私。
177、為官者只有堅持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斷改進自己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才能克己為民,即有差錯,自能省改。
178、蒲松齡在《聊齋志異》里的《夜叉國》中談到“什么是官”,答道“出則輿馬,入則高堂;上一呼而下百諾;見者側目視,側足立:此名為官”。
179、在一些終生為官、特別是高官的人眼里,操弄音樂、篆刻等也許不過是壯夫不為的雕蟲小技。
180、搞好了就是政績,搞砸了就是交學費,天下怎會有這么便宜的好事?為官者上為國家分憂,下為百姓擔當,揮筆之前還望慎之,慎之!稿源:紅網。
181、只有為官者“寸心不昧”,方能使“萬法皆明”。
182、左圖為王敬瑞的書《芝麻官悟語》,上圖為他平時在紙片上記錄的為官感悟。
183、據《亞洲周刊》報道,這一網站除作為官方宣傳工具之外,更是讓一般百姓能向當局檢舉貪官污吏、申冤吐氣的便捷通道。
184、他對賀知章最膺服的一件事,在賀敢于將作為官飾的金龜換酒,險些獲罪。
185、“楊表哥”悲劇剛剛落幕,如果留下的經驗居然是從此為官不戴表、戴表只帶卡西歐,帶來的教訓竟然是面對責難充耳不聞甚至只手遮天,那才是真正的悲劇。
186、這種內省不疚、無愧于心的精神滿足感,是為官者嚴格自律的內在動力。
187、孔子曾向弟子子張傳授為官之道,“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意思是說,說話錯誤的少,行為后悔的少,俸祿就在這里面了。
188、為官38年,他“不忍一日不盡心民事”,“剛正廉介,卓然自立”,民間稱之為“龍圖”。
189、陶侃為官四十余載,忠順勤謹,珍時惜物,清廉愛民。
190、李方膺為官清正,不善逢迎,自然官運不暢,李方膺自題詩曰“波濤宦海幾飄蓬”,便是其為官多年的真實寫照。
191、這是真實的表達,因為官員不事稼穡、不商不工,靠自身當然沒有渠道解決就業,于是,上峰給他們多大壓力,他們就必然把多大壓力轉移到企業上去。
192、南朝的朱異,為官不怎么樣,“貪財冒賄,欺罔視聽,以伺候人主意,不肯進賢黜惡”;但他對那些自以為出身高貴的人非常不屑:“我寒士也,遭逢以至今日。
193、嚴格要求自己為官做事廉潔公道正派。
194、康熙帝師、一代名相陳廷敬是康熙朝宰輔重臣,為官清廉,政績卓著,為國之能臣、吏之楷模,備受后人敬仰。
195、“古之君子,策名委質(即“出仕為官”),翼翼小心。
196、焦裕祿的“為官之道”新華社記者張興軍雙瑞新華社鄭州5月12日專電“抓緊時間關心群眾生活,社員有勞有逸,在生活上沒有落實的要很快落實。
197、造福百姓是為官從政的最高原則,對這一原則的態度應是“抱道守真,以貫始終,縱歷厄難,勿改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