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恥造句
“不恥”的解釋
101、惡無故自來,君子不恥,內省不疚,何憂于志是已矣。
102、老二去了南方,一路招花引蝶,到處尋蜜獵鮮,白日里調笑戲謔,大姑娘小媳婦全不放過,更秉承著不恥下問的精神,與老一輩“精”。
103、“知足常足,終生不辱;知止常止,終生不恥。
104、知足常足,終身不辱;如止常止,終身不恥。
105、說起燃燈,紅云對他的為人十分不恥,封神一戰正是因為他的背叛,所以讓道門氣運大衰,你自己叛教也就罷了,為什么還要鼓惑其他人,這就有點不的道了。
106、明樓當眾表示不恥于抗日分子的行為,將遺憾和難過表現得恰到好處。
107、“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
108、在江湖上獨樹一幟,武林同道因不恥陰蝮教以陰毒手法克敵制勝,所以稱陰蝮教為邪教,處處招中原武林排斥,陰蝮教才沒能在中原光大門楣。
109、神算子心中不服,提起金算盤便踏上湖面沖向趙戰,眾人雖對神算子剛才出手暗算南宮風不恥,但此刻見他同心協力一致槍口對外,也便替他吶喊助威。
110、吳必用訕訕問道,追風神刀稱此人見識極廣,所言定是不虛,自己不知道只好不恥下問,但是想到自己好歹人稱千算子亦是博學多識之輩,不禁臉紅起來。
111、帝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年十二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112、他反復強調,要虛心好學,不恥下問,多聞多見,學思結合,用“忠恕”等基本理念貫穿所學的知識,用“下學上達”的方法,把具體經驗上升為理論。
113、記得韓非子曾經教人以競馬的要妙,其一是‘不恥最后’。
114、因為楊家在綿州城里一家獨大,且楊錦軒的爹又是綿州城的城主,楊錦軒這種官二代時常會欺行霸市一直為眾人所不恥,李白自然也是很不爽他。
115、文化人不僅不為“比較淺”的觀點惶恐,甚至還故意“曲學阿世,虛談眩人”——這一中國文化傳統中最為令人不恥的文人品行,如今竟承衣缽者眾。
116、我只要向他言明戴笠是民族的敗類、是為人民所不恥的狗屎堆,保證他會萬死不辭。
117、爺爺向來主張要有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贊成孔子的“每事問”和“舉一反三”。
